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鏡頭裡的黑龍江·滄桑巨變?恆豐70年,帶領我國特種紙走向全球

時間:2024-09-03 08:03: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黑龍江日報9月3日訊 從建國初期的一間小造紙廠,到如今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全球特種紙制造業『領頭羊』;從2臺需要人工協同操作的紙機,到如今的『智能工廠』『綠色工廠』……它是全球最大的煙草工業用紙生產企業,是全國最大的卷煙輔料用紙生產基地,是國內首家造紙行業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近20年來一直保持國內煙草工業用紙行業龍頭地位,貿易伙伴遍布歐洲、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

  這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老牌國企——牡丹江恆豐紙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如何從一個小造紙廠,發展成為特種紙制造行業冠軍的?

  『我剛入廠時,公司只有4臺紙機。當時的機臺,還沿襲著建廠初期的樣式,電機帶動著一個直徑兩米多的大傳動輪,傳動輪帶動壓榨、網部、乾燥等設備運轉。當時,紙機車速只有100米左右,非常慢。如果車速快的話,各部位速度不均,無法調整,抄造損失大。』原造紙廠機修車間主任趙維在一篇工作記錄中提到,『當時,1號機生產卷煙紙,為提昇紙機效率,咱們紙廠開展改造大會戰。由於沒有鏜床、磨床等加工設備,加工工作只能以手工進行,像螞蟻啃骨頭一樣。工人們都是「白加黑」地乾,每天食堂用牛車把工作餐送到車間和改造現場……經過近3個月的努力奮戰,出色地完成了改造工作,生產效率得到了很大提昇。』

  『2001年,恆豐紙業開始信息化建設,20多年來持續推進制造技術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視覺檢測、AI人工智能算法和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產能提昇近5倍,人員反而減少了四分之一。』恆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總監徐祿說。

  PM16生產線是整個智能工廠最早實行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先鋒機臺。通過企業自主研發的成品件智能擺放項目,生產線可自動包裝、傳輸,並自行對接捆紮機,實現自動捆紮。在暫存庫區,無人叉車可利用立體空間智能進行儲運規劃,實現兩層碼垛。借助質量管理系統,生產線可實時在線檢測,實現質量正向逆向全程可追溯。

  斗轉星移,現在的數字化生產車間裡,原料進廠後,只見機器人剪斷包裝鐵絲,用機械臂抱起250公斤的木漿原料投入碎漿機。生產線啟動後,根據客戶需求定制的個性化訂單開始生產,打漿、抄造、分切、包裝,紙張生產全流程無人化,每個操作都轉化為數據,實時更新顯示在智能控制中心大屏上,一旦某環節出現異常,哪怕溫濕度發生變化,模型算法就會發出預警。

  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恆豐集團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和智能控制系統,今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包裝機器人、無人叉車、智能立體庫、條碼追溯……數字化生產車間裡,盡顯智能化魅力。

  創新永不止步。今天的恆豐已不滿足於國內全覆蓋、卷煙紙銷量全球第一的定位,正以『科技、智能、綠色』發展戰略為引領,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化企業集團。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