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上好『青春必修課』,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時間:2024-09-05 08:52:38  來源:荔枝新聞  作者:

  特約評論員/劉鑫

  聆聽奧運冠軍校友的故事、了解古建背後歷史文化、參觀紅色資源教育基地、跟勞模工匠學做科學實驗……近日,全國各地學校陸續迎來開學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入學教育『大思政課』持續湧現、精彩紛呈,從雲端上的交流分享,到場館裡的深度對話,再到行走中的切身體悟,『時代後浪們』在這堂『青春必修課』中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砥礪擔當奮斗,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纔,書寫更加絢麗多彩的青春華章。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纔,為政之先務。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承擔著啟智潤心、鑄魂育人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校園,聽得最多的是思政課這一『關鍵課程』、講得最多的是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暖心寄語、殷切囑托,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重大問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青少年階段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探索未知領域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正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必須從起跑線、出發處就扣好逐夢前行的『第一粒扣子』,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小小肩膀扛起大大責任,向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銳意進取、矢志前行。

  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大思政課』之大,大在是一門社會大課、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善用『大』的資源、匯聚『大』的合力,也要注重方式方法、推動改革創新。在江蘇淮安,新安小學的『小好漢』們走進周恩來紀念館,追尋偉人足跡、感悟奮斗歷程,推動思政課教育從『書本』走向『實踐』;在重慶沙坪壩小學,學校以本土紅色資源為載體,引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紅色劇目《小英雄雨來》,在身臨其境、探索體驗中傳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實踐證明,只有堅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用好用活理論、歷史、現實、實踐的寶貴素材,開展更加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課程體驗,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方能持續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讓學生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有共鳴、品起來增回味。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堪當大任時代新人,根本在教師,關鍵在發揮『大先生』『傳道者』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既是期望期盼,也是明確要求。廣大思政課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同總書記提出的『六個方面』要求對標對表,主動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在大是大非前旗幟鮮明、於風浪考驗時立場堅定,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贏得學生,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要更新教學思維、拓寬課堂視野,善於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關鍵、找准重點、闡明規律,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以寬廣的知識視野、深厚的理論功底把道理講透徹、說清楚,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掌握思維方法,行穩致遠『趕考路』。

  追夢永無止境,奮斗正當其時。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到『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讀書』的鏗鏘誓言,新時代的少年胸懷理想、重任在肩;昂揚奮進的中國,江山壯麗、前程遠大。新征程上,讓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優勢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課』,定能把這堂『青春必修課』辦得越來越好。逐夢奔跑的少年們,前行不輟、未來可期!(劉鑫)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