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 牢記囑托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龍江答卷』

時間:2024-09-06 07:59: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海鷹

  黑龍江的秋天絢爛多彩,但最為耀眼的,還是那滿目的熟黃。

  天高雲白,稻菽飄香,又是一個豐收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黑龍江視察,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龍江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為新時代東北振興指引方向。

  去年的今天,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我省視察,聽取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

  在漠河北極村,總書記到林場、訪農家,喜看綠水青山處處新;在尚志市龍王廟村,總書記入村戶、問災情,心牽受災群眾冷暖;在哈爾濱工程大學,總書記送祝福、致寄語,祝師生教師節快樂,勉勵大家勇攀科技高峰。

  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總書記系統部署『五項重要任務』——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橕東北全面振興』;

  『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總書記為東北、為龍江定向把脈,在這片充滿希望的黑土地上,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棋局該怎樣落子?

  黑龍江省委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深入實施科教振興、產業振興計劃,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六個龍江』建設逐一制定實施意見、行動方案和具體政策措施,分別召開全省大會部署……

  思想引領方向,實乾鑄就輝煌。

  在47.3萬平方公裡的黑土地上,一項項任務壓茬有序推進,一個個部署緊鑼密鼓落實。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傾情書寫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龍江答卷』。

  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

  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黑龍江用實際行動作答。

  黨中央有號召,我省有行動;黨中央有部署,我省有落實。我省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龍江實際,加快建設質量龍江、創新龍江、開放龍江、綠色龍江、幸福龍江、勤廉龍江,奮力開創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召開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制定實施《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江新篇章的決定》;召開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制定實施《關於全面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的決定》;召開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制定實施《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若乾政策措施的意見〉實施方案》及《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等5個配套文件;召開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制定實施《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意見》。

  知責擔責,知重負重。

  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我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昇行動的重要指示,制定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確保到2026年全省糧食綜合產能達到1800億斤。

  鑄就『大國重器』。出臺服務央企政策措施,在工業母機、航空航天、軍工裝備等領域打造一批『國之重器』,推動中車齊車、博實股份成為國家補短板鏈主企業,哈電集團、中國一重成為國家鍛長板鏈主企業,承擔核電裝備、耐高溫機器人、重載鐵路貨車等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國產化攻關任務。

  打造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制定實施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建設行動方案,頁岩油產業化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134%,原油年產量保持在3000萬噸。新能源基地化開發布局基本形成,風電、光伏項目向哈大齊新能源產業帶和東部地區新能源產業集群集中布局。

  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制定實施加強防沙治沙工作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實施意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修復,一條條『綠色長城』拔地而起,基本構建起以農田防護林為基本框架,多林種、多樹種並舉,網帶片、喬灌草結合,農林牧彼此鑲嵌、互為一體的綜合防護林體系。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制定實施《關於新時代促進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意見》,出臺《關於加快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若乾措施》,加快融入構建『一帶一路』。俄羅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開館,黑瞎子島公路口岸設置方案獲批,作為我國最北自貿試驗區——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五周年,成功舉辦第8屆中俄博覽會和第33屆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

  如果忠誠有顏色,那就一定是紅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75周年華誕之際,在祖國廣袤的黑土地上招展的國旗的顏色。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制勝未來

  載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測、奮斗者號深潛……一項項令人矚目的國家重大工程,無一不蘊含著龍江的創新力量。

  科技創新的源泉湧流,產業振興的動力澎湃。

  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的重要指示,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持續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召開全省創新發展大會,實施創新龍江建設意見和60條政策,實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行動,協同推進創新平臺、創新能力、創新生態建設。

  打造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哈工大牽頭建設的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大科學裝置投入使用,大慶油田陸相頁岩油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中國一重加氫反應器刷新世界紀錄,哈電集團自主研制的『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全球最大……

  加快布局生物技術、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哈爾濱聯合飛機噸級重型無人機項目建成後年產可達1萬架,中國移動哈爾濱數據中心6700P萬卡集群項目投用後成為全國最大單集群智算中心……

  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打造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場——哈爾濱科技大市場啟動運營。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和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計劃,優化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等4個新引擎產業,培育壯大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昇能源、化工、食品等6個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7個現代服務業。召開世界5G大會、黑龍江-廣東產業合作與開放合作大會、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標准化創新發展推進大會,舉辦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黑龍江)。

  創新的種子在廣袤的龍江大地上孕育而生。

  哈爾濱先後獲批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佳木斯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七臺河被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稱號。

  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核心制造能力提昇項目開工建設,自主研制的大型地軌式龍門鋪帶機打破國外壟斷;牡丹江北一半導體晶圓項目開工,填補全省空白……

  創新催生出更加強大的動力源,牽引『龍江號』巨輪劈波斬浪、穩健前行。

  為國謀『糧』策繪就好『豐』景

  一望無垠的農田,金黃色的波浪綿延至天際。

  智能裝備馳騁於廣闊田野,無人駕駛、精准施肥、遠程監控……每一項技術的應用,都在重新定義農業生產的內涵。

  牢記『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使命擔當,讓『中國飯碗』裝滿更多的『龍江糧』!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要求我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

  從『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到『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再到『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的部署更加深入具體。

  牢記囑托,我省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著力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農業信息化、資源利用可持續化,以農業強省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效,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龍江貢獻。

  深入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高標准農田年底累計可達1.2億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居全國首位。

  積極推進種業創新。建成全國最大寒地作物和大豆種質資源庫,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動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近9500萬畝,保持全國首位。實施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優質農產品品牌『黑土優品』影響力持續擴大。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開展高端肉牛、奶業振興、冷水魚和設施農業現代化提昇行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生態森林食品供應基地。

  持續加強黑土地保護。黑土地的成色有多好,『壓艙石』的分量就有多足。我省出臺保護黑土地地方性法規,並將每年5月25日所在周設定為黑土地保護周,黑土地保護不斷取得好成效。根據監測數據,2023年,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較上年度增長0.35%,耕層厚度較上年度增長3.53%。

  去年我省糧食生產喜獲『二十連豐』,糧食總產量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今年全力以赴防災抗災減災,目前農作物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這裡,是農業奇跡的發源地,也是大國農業崛起的縮影,更是中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見證者。

  每一大步都踏著歷史的鼓點,鏗鏘向未來。

  從一地火到全域火由一季紅到四季紅

  『我和爾濱有個約定!』『大美龍江一定要去看看!』『龍年游龍江,一路向北方!』

  冰雪游、森林游、邊境游、濕地游、避暑游……龍江生態底色不斷激發文旅活力,特色文旅持續破圈出彩,吸引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上個冰雪季,全省冰雪旅游呈現現象級『爆紅』,『爾濱現象』牽動龍江發力,走出了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龍江模式。

  今年6月,我省舉辦第六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加快建設世界級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勝地、避暑勝地,同時首次面向世界舉辦黑龍江省特色文化旅游全球推介會。這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實際行動和務實舉措。

  全力推進龍江特色文旅高質量發展。頒布實施《黑龍江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實施方案(2023—2025年)》《黑龍江省促進旅游業發展條例》,制定實施《黑龍江省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釋放旅游消費潛力50條》《加快發展邊境特色旅游20條》《界江界湖游專項規劃》等政策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夏季避暑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兩個百日行動。

  建設冰雪經濟高地。加快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今年3月26日總體方案已獲國務院正式批復。齊齊哈爾加快培育冰雪裝備發展新動能,打造集冰刀、雪板、服飾等一體的產業集合體。七臺河做強『奧運冠軍之城』品牌,積極發展賽訓經濟。黑河市構建高寒試驗新優勢,推動寒地試車向試飛拓展,投資2.38億元建成全國首個寒區國家級封閉自動駕駛測試場,投資4.9億元打造亞洲首座四季低溫試驗場及光伏發電項目,2025年投入使用後將實現測試周期全季覆蓋。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品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打造冬季勝景,『冰雪小世界』讓龍江冰雪四季綻放,『遇見·哈爾濱』江上沈浸演藝、宛如綺麗夢境的太陽島夜公園、哈爾濱國際啤酒節等文旅新業態,讓南北互動、雙向奔赴燃動龍江。齊齊哈爾持續擦亮『國際烤肉美食之都』金字招牌,連續三年舉辦齊齊哈爾烤肉美食節,被評為全省十大必去活動之一,開通『味蕾游』烤肉專列8次,羅西亞大街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評為30片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牡丹江打造鏡泊湖、雪鄉和橫道河子等網紅品牌;佳木斯組織『喊江節』活動,創造『最多人參與的電臺直播合唱』吉尼斯世界紀錄;雞西推出『夢幻興凱湖、悠遠烏蘇裡、神秘珍寶島、青春北大荒、「烯」旺活力城』特色邊境游;大興安嶺舉辦『首屆極地森林冰雪嘉年華』;伊春舉辦首屆森林康養民宿交流大會,鐵力望舒民宿獲評全省首家全國甲級旅游民宿;黑河在全國首創推廣『蝴蝶雲谷-中俄通』app,帶動邊境旅游迅速昇溫向好。

  推動旅游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發展動能。哈爾濱釋放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等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潛力,旅游促消費『蝴蝶效應』凸顯。齊齊哈爾培育『烤肉+特色文旅』消費新業態,全國齊齊哈爾烤肉門店達2.3萬家、連鎖品牌門店超1000家,成為全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烤肉品牌,去年烤肉網絡零售額突破20億元,產業鏈規模超300億元。黑河著力打造跨境文旅區域中心城市,『國際化大早市』久佔熱榜,餐飲消費火爆,住宿『一床難求』,『中俄雙子城』全網曝光量超10億次。伊春高水平承辦2024年『5·19中國旅游日』黑龍江省主會場活動,與13省23家旅行社達成『百萬人次游伊春』合作。

  我省成功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忠誠實踐地,特色文旅產業持續昇溫,呈現『四季常紅』『百花齊放』之勢。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游客總花費同比增長55.8%、170.94%。

  邊陲變中心末梢變前沿

  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的巨幅藍圖鋪展在龍江大地。

  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願景正加速成為現實。

  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打造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

  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昇。去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12.3%。中俄合作不斷深入,對俄貿易提質增效。多元化拓展國際市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其他金磚國家進出口規模持續擴大。

  平臺通道建設加快。推動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聯合保護開發規劃正式簽署;推動成立東北三省一區多式聯運發展聯盟,提昇綜合運輸保障和服務功能;黑河自貿區改造完成,成為我省功能最完善的邊民互貿交易點,參貿邊民近萬人;大興安嶺漠河水運口岸擴大開放獲國務院批復。

  區域合作拓展深化。圍繞深化區域產業交流合作,主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和全國產業鏈供應鏈,聚力暢通國內大循環。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近五年,擁有哈爾濱、黑河、綏芬河三個片區的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三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五分之一的實際使用外資和六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5年累計新設企業3萬餘家,累計生成超300項制度創新成果,發布了8批166項全省首創創新實踐案例。

  由滿洲裡、綏芬河、同江鐵路口岸組成的中歐班列『東通道』,是我國最大的中歐班列口岸集群,年通行量佔全國口岸的三成。截至2024年8月20日,中歐班列『東通道』累計通行量突破30000列、發送貨物291萬標箱,實現連年增長……

  以前的邊陲寒地,正在變成開放熱土。

  空氣『變現』林海『生金』

  我省生態環境優勢突出,森林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還是寒溫帶的生物基因庫。

  2000多萬公頃的林海,綠蔭蔽日,鳥兒在林中歌唱。

  地處大興安嶺山脈北麓的漠河,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雄雞』版圖的冠頂。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一片原始森林。崇山峻嶺,層巒疊翠,紅豆、藍莓、山核桃、偃松塔、黑木耳、毛尖蘑、刺五加……果、菌、藥、菜等山珍琳琅滿目,『都是寶啊,地上地下都是寶。』

  視線移到地處小興安嶺的『中國林都』伊春,這裡擁有亞洲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伊春考察,提出了『林區三問』——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八年來,伊春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多業並舉,林區百姓福祉不斷增進,7萬多名林業富餘職工,通過向林中轉、向林外轉、向域外轉,找到了生活新坐標。伊春全域森林蓄積連續多年年均淨增1000萬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83.8%。

  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重要指示,加快建設綠色龍江,全力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昇。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始終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據中國氣象局公布的氣候生態品牌創建示范活動評審結果,黑龍江已有『中國天然氧吧』22個、位列全國第六,伊春成為我國北方首個全域『中國天然氧吧城市』。松花江乾流水質穩定保持優等級,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居全國第一方陣。

  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繪就綠色龍江建設更新畫卷。打造『龍江綠碳』品牌,加快構建省級林業碳匯交易體系,線上建成交易平臺,線下建立林業碳匯服務中心。齊齊哈爾百萬噸級氫基綠色能源基地萬噸航煤示范項目和綏化安達市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鶴崗市零碳智能礦山助力石墨產業『蝶變』成『金』。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黑河市、哈爾濱經開區入選首批全國碳達峰試點;伊春友好林業局溪水林場被確定為國家森林碳匯試點單位;大興安嶺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為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單位;漠河市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綠色成為黑龍江最靚麗的底色,低碳成為黑龍江最鮮明的特質。

  業以人興功以纔成

  提高人口整體素質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金鑰匙』。

  我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高人口整體素質』重要指示,以系統觀念統籌謀劃人口問題,以改革創新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在人纔發展上打造新高地,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橕龍江全面振興。

  全面加強人口素質基礎支橕體系。通過創新人口支持政策,推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人口質量逐步提昇。支持區域醫療中心、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6個國家級建設項目;推進新一輪省『雙一流』建設,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達到66個;利用中央專項資金1500萬元支持哈醫大開展心血管等2個方向研究平臺建設;七臺河三孩一次補貼提昇至3萬元,3周歲前每月發放1000元。

  持續釋放人纔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落實人纔振興60條政策措施,海內外高端人纔引進數量、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均實現倍增,高校高級職稱人纔由淨流出轉向淨流入。我省成為國家海外人纔蓄水池專項試點省份,更多『千裡馬』在龍江大地競相奔騰、施展纔華。

  有效開展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大力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開展乾部人纔『組團式援邊行動』,沿邊地區產業不斷壯大,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昇。承辦『民營企業進邊疆·龍江行』活動。綏芬河—東寧—琿春、牡丹江—圖們鐵路項目納入鐵路網建設規劃近期重點任務清單。伊春嘉蔭邊民互市貿易區建成投用,完成邊民認證1.8萬人,完成交易2.4萬筆。

  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纔。如今,越來越多技能人纔在我省各行各業勇挑重擔、發揮作用,成為人口素質不斷提高的生動縮影。

  優化營商環境轉變能力作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再次提出要『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切中肯綮,抓住根本。

  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大討論,以深化改革重塑營商環境,制定實施《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事關龍江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和政策。

  政策托舉,為龍江振興提供前進動力;奮楫潮頭,以思想之『變』引領行動突圍。

  上個冰雪季,『爾濱』與龍江冰雪旅游爆紅出圈,除了各地精心挖掘冰雪項目核心文旅資源的不懈努力,也是一場全省能力作風和營商環境的大比拼。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爾濱現象』,是我省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轉變的生動縮影,是廣大乾部在思想之變、能力之變、作風之變、落實之變、工作之變和發展之變中奮力譜寫的新畫卷。前不久,十幾家央媒記者齊聚龍江,探究『爾濱』冰雪熱折射出的能力作風秘笈。

  『旅游業是檢驗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好壞的窗口。龍江冰雪旅游一路開掛的背後,是我省近年來持續解放思想,深入推進能力作風建設,黨員乾部入腦入心推動龍江全面振興,進一步校准工作方向,繃緊乾事創業之弦的生動展現。』這是業界、專家的一致共識。

  事必有法,然後可成。

  我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從嚴查處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營商環境整體水平加速躍昇。『高效辦成一件事』總體進度完成91.7%,超全國平均進度20%。連續三年狠抓能力作風建設,成立以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運用『四個體系』推進工作落實。

  年初伊始,全國工商聯發布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調查結論,共有超過14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調查,評價對象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哈爾濱上榜『進步最明顯的5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名單,黑龍江上榜『優化營商環境進步最明顯的5個省份』名單。

  ……

  時間是忠誠的見證者,歲月烙印著奮斗的足跡。

  牢記囑托,聚焦國家所需、龍江所能、未來所向,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龍江人民奮蹄疾行、乾勁拉滿。

  牢記囑托,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黑龍江必將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