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鏡頭裡的黑龍江·滄桑巨變|68載創業,荒原上崛起『龍江第一村』

時間:2024-09-12 07:3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洪軍 孫昊

  如今的興十四村別墅區。

  大機械作業。

  曾經頂風冒雪冬日打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黑龍江日報9月12日訊 寬闊整潔的道路,紅頂黃牆的歐式別墅,現代化的農業示范園區,面向未來的高科技企業……它,就是資產25億元、人均收入8萬多元的『龍江第一村』甘南縣興十四村。

  從莽莽荒原走來,68載滄桑巨變,全面展現了興十四人艱苦奮斗、永不停歇的感人創業歷程,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他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每一步都是那麼普通卻堅韌、有力且深情,是對『拓荒牛』和『闖關東』精神最好的詮釋。

  1956年,36名山東臨沂移民在甘南縣城東南17公裡的荒原上釘了一個橛子、搭了幾個草架子,興十四村由此誕生。從幾十人擠住在草架子裡、每天只有8斤玉米面吃的困難時期,到自力更生走機械化道路、大面積開荒的創業階段;從改土造田、興修水利、畜牧養殖的農業昇級,到興辦『五小工業』、成為全國第一個『彩電村』的成功致富;從乳品廠、甜味素廠、檸檬酸廠的蓬勃發展,到『借船出海』華冠科技的鳴鑼上市……拓荒沃野、艱苦創業、快速發展、鑄造輝煌,興十四人的奮斗史讓人震撼又感動。

  特別是1972年付華廷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他帶領父老鄉親使足勁、拼命乾,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不斷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精心培育旅游、培訓等第三產業,使全村進入大發展、快發展階段。目前,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核心區面積已達2.4萬畝,建成萬噸有機果蔬保鮮庫1座,棚室總數達到1331棟;這裡擁有各類農機近600臺套,覆蓋作業面積10萬畝,全村耕地由村裡2%的勞動力種植,98%的勞動力已成為二、三產業工人;全村共有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8家,生物科技企業1家;擁有大型體育場和文體館,賓館、公寓日接待能力達1500人,每年各種培訓及體育賽事絡繹不絕;近幾年,村裡種植荷花面積1萬多平方米,已成功舉辦2屆荷花節,當荷花盛開時每天接待游客2000多人……

  68年來,不沿江、不靠海,沒有區位優勢的興十四村艱苦創業,基本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呈現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的新面貌。面向未來,作為『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興十四村,奮楫揚帆,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黑土地上的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