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牢記囑托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持續推動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

時間:2024-09-14 09:08: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銘陽

  ——要完善國有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

  ——國有企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不可替代,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依靠力量。

  ——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黑龍江視察。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省國資委立足國資國企使命責任,在服務保障全省發展大局中找准戰略定位,不斷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昇核心競爭力,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聚焦核心功能持續優化布局

  7月份,中國船級社(CCS)檢驗的我省首艘純電動新能源入級客船『領航之星』順利發證交付,標志著CCS在推動我省新能源船舶示范推廣,加快轄區船舶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綠色轉型和技術昇級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黑龍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研發方之一,不僅迎來了未來40年船舶迭代轉型的機遇,更為我省裝備制造業再添新動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領域關鍵所在。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農投集團在服務『國之大者』中找准定位,搶抓戰略機遇,超前謀劃布局,將種業作為公司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大力推進種源核心技術攻關,權屬公司龍科種業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2個,在新疆塔城建立玉米種子制種田8000畝,生產玉米種子540萬斤。

  一年來,省國資委指導出資企業重新核定主責主業,把主業從33個壓縮到12個,出臺《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資企業主責主業動態管理辦法》,推動企業著力提昇戰略功能價值,緊緊圍繞全省重大戰略優化布局方向。各企業緊密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主責主業,大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省國資委出資企業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0.6億元,實現營收117.7億元。

  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新產投集團推動設立先進制造業基金、數字經濟基金,參與省新能源集團組建,投資25億元推動深圳聯合飛機等項目落地龍江。組建科技成果轉化戰略聯盟,加快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推動305個項目對接、簽約金額20億元;

  交投集團建成東北首座光儲充液冷超級充電站,打造『零碳服務區』、充換電一體站;

  交易集團參與組建哈爾濱科技大市場,搭建黑龍江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持續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已累計聚集技術需求636項、科技成果9712項,促成項目27宗、交易金額4113萬元。組建黑龍江人纔發展集團、成立黑龍江人纔發展校企合作聯盟,以全省人纔服務產業鏈鏈主企業和人纔發展一站式服務綜合運營商為發展目標,全力構建全鏈條人纔服務體系……

  處處湧動著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潮。

  今年以來,省國資委出資企業科技研發投入7.3億元、同比增長3.4%。如今,科技化、綠色化的技術手段,正成為全省國有企業轉型的主要方式。龍煤集團建成6個智能化礦井,井下輔助系統65%實現無人化;建投集團智慧工地平臺在48個重點項目中應用,『建投雲』平臺累計完成30餘套業務系統上雲……

  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化

  2023年,『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昇行動』接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開啟新一輪國企改革征程。同年11月,我省出臺《黑龍江省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目前,我省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昇行動整體任務完成率達64%。

  龍煤集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省屬企業率先開展三項制度改革,集團總部機構和管理人員精簡78%和59%,權屬公司精簡33.9%和43.6%,『三供一業』移交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全面推進,實現輕裝上陣、快步發展。

  龍江森工集團深化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實現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立足國有大型公益性企業定位,實現生態建設、產業發展雙推進、雙促進,成功扭虧為盈。

  推進省屬企業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分層分類、動態優化黨委前置事項清單,全部實現外部董事佔多數,董事會建設全面加強。實施三項制度改革專項提昇行動,新進人員全部實現公開招聘,二、三級子企業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實現全覆蓋,企業浮動工資佔比達到60%以上,通過競爭上崗方式選任管理人員佔82.6%。開展壓縮管理層級專項行動,內部管理層級超過3級的企業全部完成壓減,減少各級子、分公司法人戶數110戶。全面完成『僵屍企業』出清收尾工作,解決了9年來一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

  2024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省國資委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守正創新,攻堅克難,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為實現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貢獻國資國企力量。

責任編輯: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