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要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橕東北全面振興。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黑龍江省科協認真履行『四服務』職責,在健全科技人纔培養機制、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提昇全民科學素質、打造高端智庫體系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貢獻了智慧力量。
服務科技人纔激發創新活力
牢固樹立『人纔是第一資源』理念,出臺《黑龍江省科協服務科技工作者十八條》,構建了科學、系統、規范的科技工作者服務體系,激發了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纔智力支橕。
搭建發現人纔平臺。舉薦表彰科技英纔,開展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推選工作。首次開展『國家工程師獎』推選工作,我省兩名個人、兩個團隊獲獎,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覃大清代表獲獎者在表彰大會上發言。
搭建培養人纔平臺。建立完善省科協優秀青年科技人纔庫,目前已吸納2292名科技人纔入庫;實施優秀青年科技人纔托舉工程,遴選4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纔進行項目化扶持;第十六屆省青年科技獎授予30位青年科技人纔,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凝聚更多創新力量。
『百會進百企』賦能產業振興
聚焦『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深入實施『科創中國』龍江品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省科協著力打造科技經濟融合示范項目,實施『百會進百企』科技賦能行動。圍繞龍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以『三主一托』科技服務模式,即省科協為主導、省級學會為主體、市地科協為主力、企業園區科協為依托,動員和組織我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走進企業生產一線,為300餘家企業提供了戰略規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科技服務,促進了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深入實施學會能力和學術活動質量『雙提昇』計劃,評選出2023年省科協十大學術交流活動和五星級學會,並為服務產業振興發展成效突出的4個學會科技服務團授旗。獲得授旗的省生物工程學會組織成員單位與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省生物經濟龍頭企業合作組建產學研聯合體11個,實現10餘項高技術成果就地轉化,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發展。
增強科普傳播力提昇人口素質
聚焦『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制定《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圍繞『五大重點人群』聚焦發力,打造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2023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1.56%,實現了穩步增長。
科普傳播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全省125個縣(市、區)實現科普傳播進網格全覆蓋,科普網格員隊伍快速壯大至5萬人,健全完善了五級聯動科普傳播體系,打通了科普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科普大聯合大協作機制形成。省科協作為省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統籌協調37家成員單位廣泛開展全國科普日、龍江金秋科普月、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科普之冬等群眾性特色科普活動2500餘場,受益群眾達1000餘萬人,推動了科學知識普及和科學方法推廣運用。
打造高端智庫助力向北開放
省科協發揮科協組織學科齊全、人纔薈萃、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匯集廣大科技工作者群體智慧,打造高端智庫,提昇建言獻策水平,有力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
高端智庫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共支持65個研究項目,形成專家建議200篇,提高我省全民科學素質決策諮詢建議和防震減災對策建議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開展中國科協助力產業振興『院士專家龍江行』調研活動,組織10位院士在內的77位專家,為我省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新材料和現代物流4個產業領域發展出謀劃策,形成了高水平決策諮詢報告,助力我省『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品牌影響力提昇。成功舉辦中外數字經濟和工程技術等領域高峰論壇,匯聚700餘名中外院士專家和相關機構、企業代表參加,促成《加強工程師能力建設諒解備忘錄》等20餘個項目簽約,中國科協首個實體國際開源創新社區等多個平臺落地龍江,建立了『引流、引智、引資、引纔』新機制,為推動中外民間科技交流、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