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廠房。黑龍江日報記者 韓麗平 攝
黑龍江日報9月19日訊 生產組織智能化、在制品跟蹤網絡化、機器人作業自動化……走進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輕),科技感撲面而來。在數智化加持下,這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鋁加工業老牌企業實現了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東輕交出了亮眼的『雙過半』成績單:鋁加工材產銷量分別同比增長13.6%和8.1%,重點產品和高端合金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2.3%、12.6%,企業運行質量和運營效率進一步提昇。
1952年春天,東輕的前身一?一廠在哈爾濱市拔地而起。作為國內外知名的鋁鎂合金加工企業、『一五』期間我國156項重點工程中的兩項,一?一廠的誕生開啟了中國鋁鎂加工事業的先河。1995年,東輕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中國最大的鋁鎂合金加工基地』,被譽為『祖國的銀色支柱』『中國鋁鎂加工業的搖籃』。
如今,經過72年發展,東輕產品品類從建廠初期的5類12種合金877個規格躍昇到18大類307種合金、5771個品種、23071個規格。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昇級,東輕已成為以超大規格板帶材、高端擠壓材等為核心的多領域綜合性高精尖鋁鎂合金生產基地,產品應用范圍已拓展至國民經濟各領域,一代代『國之重器』上,都有東輕品牌的『天鵝』印記熠熠閃耀。
『沒有圖紙資料,我們自己設計;沒有設備,我們自己改造;鍛壓能力不夠,我們就「螞蟻啃骨頭」,用笨辦法讓項目上馬。那時候,我們乾部員工齊上陣,幾百次幾千次試驗都不算事,說什麼也不能讓國家的事業在我們這裡拉胯。』每每回想起那個激情年代,東輕老職工陳連柱依舊熱血沸騰。
72年來,東輕研發制造的一系列鋁鎂合金材料,為我國工業體系和國防事業填補了無數空白。如何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改革,成為東輕發展的唯一出路。
1996年,通過轉換經營機制,一?一廠先後組建經濟實體63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1998年,東北輕合金加工廠實行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成立,翻開了發展新篇章。2007年,在中鋁集團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東輕集中淘汰落後產能、優化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定位,市場化改革進入實質性攻堅階段。
2011年,具備高端合金超大規格鑄錠生產能力的東輕熔鑄新線投入使用;2012年,代表鋁加工行業領先水平的特種鋁合金板帶材建設項目竣工;2019年,瞄准市場對鋁合金擠壓材的工藝成本新要求,東輕擠壓工序全線完成液壓系統改造;同年,制造執行系統(MES)正式上線使用,翻開了東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完善『大數據』管理的又一新篇……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中,東輕不僅在全領域內拓寬了制約增產上量的瓶頸,更夯實了自身結構調整、提質增效、轉型昇級的裝備技術基礎,為新時期打造戰略保障產品和競爭優勢產品、挺進鋁鎂合金高端市場鋪平了道路。
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傳統領域,東輕以戰略保障主導產品的『精益打造』為依托,全力推動新品合金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不斷鞏固和開拓現有市場,強化戰略合作大單長單的合同保供。在民品領域,東輕牢牢抓住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全力推動民用高端鋁材的規模化制造和產業鏈延伸,力爭『做優做精民品』,擴大高附加值市場份額。憑借多年來的技術累積和人纔支橕,東輕全面壓減低邊際貢獻制品,主動接軌熱傳輸、新能源汽車、精密制造等前沿陣地,創新培育出以超寬高壓復合板、淬火拉伸硬合金厚板、高強翅片為代表的一大批拳頭產品,充分釋放產線高端效能,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面向未來,東輕將牢牢把握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戰略定位,積極服務國家戰略,緊緊圍繞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聚焦打造『雙百東輕』,按照『一體兩翼四基地』發展定位,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落實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昇行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全要素對標行業領先,持續構建黨建引領的雙向融合大格局,堅決走好綠色、低碳、可循環的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