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9日訊
——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
——建好建強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好森林、江河、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
——建好建強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省自然資源廳牢記使命擔當,以『建好建強「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堅決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為己任,認真對標對表,真抓實乾推動落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優化資源要素配置,為龍江振興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支持保障,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
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端牢『中國飯碗』。
修訂完成《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建好用好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聯席會議,各市、縣全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落實日常辦事部門,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定期召開調度會議,凝聚起全省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舉全省之力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
嚴格開展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切實把『黨政同責、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制度落到實處,圓滿完成國家『首考』任務,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居全國首位。
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耕地後備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專項規劃》,規范實施新建項目耕地耕作層表土剝離再利用。起草我省耕地佔補平衡實施意見,嚴格落實『以補定佔』要求,『佔一補一、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佔黑土補黑土』,著力構建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新機制。
強力推進2024年度全省耕地流出恢復整改,紮實做好黑土地保護利用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啟動首輪省級自然資源督察。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治理之春』專項行動,2024年國家督察反饋問題較去年同期下降61%。
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制定出臺《關於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自然資源綠色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助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推進省市縣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實施,推進落實《黑龍江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積極構建『三山四水兩平原』和『一圈一團七軸帶』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嚴格控制各類開發利用活動對生態空間的佔用和擾動,做好建設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審查論證工作,堅決守住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大力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開發建設礦山治理全流程實施監督平臺,按照『一礦一檔』建立5543個歷史遺留礦山檔案,高質量推進雙鴨山市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2022年以來全省累計修復治理歷史遺留礦山6606公頃。
組織實施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65個子項目全部完工,新增林草、濕地、礦山修復面積等15項績效目標全部達標。
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積極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現已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23家,省級綠色礦山41家。
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夯實高質量發展資源要素保障
圍繞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全力支橕我省產業振興和經濟回昇向好。
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部署開展項目用地審批『准備之冬』專項行動,設立省市縣三級聯絡員,建立795個重大項目用地清單,涉及用地面積20265公頃,是2023年用地面積近兩倍。上半年共批復項目用地175個、用地總面積4145公頃、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63%和63%,有力地保障了全省重大水利、交通、能源及國債項目落地見效。
堅持站在維護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高度,大力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增儲上產,保障國家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面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24年實施礦產資源一般債券項目35個,投資9047萬元。加大戰略性礦產資源市場化出讓力度,省政府批准的第一批7宗探礦權在平臺掛牌出讓成交,年底前出讓至少15宗戰略性礦業權,大力繁榮礦業權市場,推動下游產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