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燈彩元宵燈會。
中華遠航燈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黑龍江日報9月19日訊 燈彩,是夜的詩篇,是夢的畫卷,在黑暗中綻放,如星辰灑落人間。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那一盞盞精美的燈彩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領略千年傳承的浪漫。
燈彩,又稱花燈,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賞花燈,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美好記憶。燈彩從古老的歲月走來,一路璀璨。漢代的起源,隋唐的興盛,明清的風行,交織成生命的斑斕。
彭士學,彭氏燈彩第六代傳承人。他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將燈彩與冰雪、游樂、休閑、研學等元素創新融合,讓傳統技藝展現當代價值,綻放時代光彩。
非遺之家 匠心傳承
近日,記者來到了黑龍江省蘭西縣的彭家大院,一睹彭氏燈彩的風華。
走進燈彩長廊,一盞盞燈彩在風中搖曳,紅的熱烈,黃的溫暖,藍的深邃,如夢幻的花海,見證歲月的變遷。
見到彭士學的第一印象——年輕,完全不像73歲的老人,步態輕盈,充滿活力。他帶著記者走進燈彩年畫博物館,讓記者吃驚不已,自家院落竟然有博物館!
博物館內,一盞盞燈彩或懸掛於棚頂或擺放在櫃臺,從動物到植物,從宮燈到轉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從小耳濡目染,八九歲時開始學習制作燈彩。2018年,我和愛人共同紮制的中華遠航燈彩被中國燈彩博物館永久性收藏。』彭士學滿臉驕傲地說。
彭士學是彭氏燈彩第六代傳承人,他的愛人劉福麗是彭氏年畫第三代傳承人。2016年,彭氏燈彩入選省級非遺。2019年,彭氏年畫入選省級非遺。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相依相伴,琴瑟和鳴。溫馨美滿的『非遺之家』入選了全國『最美家庭』,讓人心生羡慕之情。
彭氏燈彩距今有210多年的傳承歷史,第一代創始人彭金福出生在山東省歷城縣,因為制作燈彩技藝精湛而遠近聞名,附近十裡八鄉的百姓紛紛拜師學藝。1919年,彭氏家族闖關東到了黑龍江省蘭西縣,彭氏燈彩的精彩篇章在這裡續寫。
現在,彭士學的兒子彭德峰潛心鑽研彭氏年畫,彭士學的孫子彭玥學習彭氏燈彩和彭氏年畫兩項技藝。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創新,讓非遺故事點亮歲月長河,書寫嶄新畫卷。
自辦燈會 走出蘭西
如此精美的燈彩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彭士學拿起一只小兔子燈彩為記者展示了制作過程。
『燈彩的制作是手工的藝術。工匠們取竹子、木方、柳條、秸稈等材料,經過構思、精心紮制框架,再用紙張、絲綢糊裱,為燈彩披上美麗的外衣,最後彩繪裝飾,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工匠們的心血。』彭士學介紹:『作品主要包括宮燈、轉燈、人物燈、動物燈、花鳥燈等等,五光十色,絢麗多彩。懸掛於大門、庭院、街市,裝點和烘托節日的喜慶氣氛。』
作為民間藝術的載體,燈彩具有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深受群眾喜愛。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料昇級為鐵線、鋼筋、色丁布,並引入電焊技術,制作的產品更加美觀、精致、牢固,便於觀賞與收藏。
從1970年開始,彭氏家族就在自己家的院子裡舉辦小型元宵燈會,邀請周邊居民賞花燈、猜燈謎。近些年來,燈會的規模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已經走出了彭家大院,先後在哈爾濱市、富錦市等地展出,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元宵燈會55屆。
在燈光的映照下,那一盞盞造型各異的燈彩,仿佛是藝術家們用魔法勾勒出的奇幻世界,有栩栩如生的動物,美輪美奐的花朵,還有承載著古老傳說的神話人物。人們穿梭於燈彩之中,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創新賦能 城市名片
佔地5萬平方米的彭家大院只有燈彩嗎?當然不是!彭士學不僅成立了蘭西縣彭氏燈彩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了燈彩年畫博物館、楊柳青緣畫苑、懷舊民俗小院、非遺體驗館、彭家大食堂,還把『游樂園』搬進了『家』。夏季玩水,冬季賞燈樂雪,這裡成為了休閑娛樂、研學參觀的非遺樂園。
燈彩如何與冰雪鏈接?彭士學興奮地說:『我在彭家大院投資建設了蘭西大冰川,將紮制的北極熊燈彩、企鵝燈彩放入冰川中,與冰景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成為了游客拍照的網紅打卡地。』截至目前,彭家大院成功舉辦了6屆冰雪花燈游園會,吸引國內外游客參觀游覽。經過這些年的創新發展,彭家大院成為了蘭西縣文旅宣傳的文化名片。
燈彩+冰雪,燈彩+研學,燈彩+游樂,燈彩+休閑……彭士學以燈彩為基礎,通過新奇的創意,大膽的實踐,讓非遺展現當代價值,綻放出璀璨的光彩。
憶往昔,創始人彭金福以精湛的技藝讓彭氏燈彩聲名遠揚;看今朝,傳承人彭士學用無限的創意讓彭氏燈彩大放異彩。非遺,在傳承中開拓,於創新中閃耀。在一代代的接力中,不斷融入現代生活,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