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市毗鄰『兩省四市』,因『古道驛站』聞名。嫩江市法院始終堅持省法院『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思路和『抓前端、治未病』司法理念,緊扣新時代『楓橋經驗』實踐要求,在『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上加大投入,建強機制,載體融合,不斷走深走實。
2022年開始,嫩江市法院啟動全能、高效、特色、能動、活力『五型法庭』建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整合,打造了『調立審執』全功能、繁簡分流高效率、挖潛強基有特色、服務前伸真能動、文化建設添活力的法庭建設新局面。
2023年設立法庭辦公室,統籌法庭管理和『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工作。2024年,深挖『五型法庭』成果轉化昇級,出臺『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和『五彩法庭』建設方案,綻放出『賡續紅色基因、服務黑土農耕、守護綠色家園、助力金色產業、充盈司法藍海』的『五彩』生動圖景。截至目前,法庭一審民商事收案已實現三連降,同比年均降幅7.5%。
嫩江市法院『五型五彩法庭』創建如火如荼,在對標先進、狠抓落實的同時,也收獲了一些經驗啟示。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法庭政治功能
築牢『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的根本保證
著力破解黨建引領不強、『五牢記五融合』覆蓋不夠、黨建與業務脫節問題,賡續法庭紅色基因。強化基層堡壘功能。制發《『驛法紅帆·法潤嫩江黨旗紅』黨建實施方案》,在優化設置的9個黨小組中設立『創楓橋』黨小組,用先進人物創建示范法庭,將黨建引領貫穿業務工作全過程、各方面。盤活駐地法庭資源。在海江法庭建成『環資審判基地』,在伊拉哈法庭建成『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和『司法警察訓練基地』,拓展法庭承載功能。
建成工作體系,強化法庭社會功能
回應『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的時代要求
著力破解對『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認識不足,抓『四化四解四到位』力度不夠問題,不斷充盈法庭司法『藍海』。主動借勢成事。抓住嫩江市建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契機,2022年2月建立『驛法解紛』工作室,6名人民調解員前置入駐法院,健全體系賦能。探索建立『一中心二平臺三載體』樹狀融合多元解紛體系,建立多元解紛指揮中心,搭建輻射鄉村全覆蓋的樹狀APP即時通訊矩陣。
提昇司法效能,彰顯法庭法治功能
釋放『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的司法紅利
著力破解基層法庭總體人力不足、審判質效不優、服務水平不高問題,在全方位服務『綠色家園、金色產業、黑土農耕』等大局工作中提昇素能、尋求突破。精細管理練內功。
組建基層法庭團隊,派出2名速裁法官、5名執行員入駐法庭,將4個法庭按區位組建2個AB角辦案組,互幫互促。開拓創新樹形象。與內蒙古莫旗、訥河、九三法院建立『兩省四院十庭』跨省域嫩江流域司法協作機制。根據生態資源分布,將環境資源審判團隊入駐海江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