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七十五載奮進強國路 海洋強國建設風帆正勁

時間:2024-09-21 08:46: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經略海洋,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昇,邁向更高發展質量。深耕大海綠色能源,耕海牧漁,加快建設海洋牧場,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系列報道《七十五載奮進強國路》9月20日播出第九集《向海圖強『藍色引擎』動力澎湃》。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不斷培育新特色。推動養殖、風電等產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推動『用海模式』由平面向立體和復合利用轉變。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9.9萬億;今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達4.9萬億元,同比增長5.6%,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6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孟慶壘介紹,上半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加速回暖,我國船企獲得多個超級大單,海工新承接訂單金額是上年同期的3倍,手持訂單金額同比增長11.6%。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穩步推進,助力完善多元供水體系。

  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油氣業等大類的中國海洋產業欣欣向榮,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中國北、東、南三大海洋經濟圈蓬勃發展,依據特色資源稟賦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擁有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的福建,不斷刷新全球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新紀錄。全球批量生產的最大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達18兆瓦,機組主要部件國產化率達100%,單臺機組年平均發電量達7200萬千瓦時,可滿足約4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今年或有超20兆瓦的新機型下線。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按照『淺海+深遠海』布局建設4個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等,海洋可再生能源體系壯大、潛力無限。截至今年8月,中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兆瓦級機組『奮進號』已連續運行超過28個月,累計送電超400萬千瓦時;自主研發的單機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機組『南鯤號』成功海試並順利實現並網試運行。『南鯤號』日發電量可達2.4萬度電,相當於3500個家庭的用電需求。

  耕海牧漁,加快建設海洋牧場,創新築實『不斷豐富著中國飯碗』的『藍色糧倉』。中國持續加強海洋漁業育種科技攻關與應用,藏糧於技,創新水產養殖技術,有力支橕漁業『向岸上走、向深海走』。通過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昇級,助推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