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龍小安講安全 | 8月三大網絡詐騙典型案例

時間:2024-09-23 08:56:34  來源:  作者:

  2024年8月1日至8月31日,網絡詐騙案高發類型前三名依次為虛假征信、網絡交易、網絡兼職。

  典型案例

  虛假征信

  案例1:

  2024年8月18日,事主接到自稱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稱事主申請的百萬保障保險業務已經過了免費體驗期,若不及時取消,後續每月會自動扣費2300元。事主當即表示要取消該業務,於是就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某款APP,隨後開啟了共享屏幕功能,對方通過共享屏幕指導事主先綁定手機銀行卡,又以『關閉保險業務需將個人賬戶內錢款轉出』為由,誘導事主轉賬。當事主將自己卡內2萬餘元轉出後,卻發現已經聯系不上對方了,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案例2:

  2024年8月19日,事主收到一陌生短信,稱事主申請的百萬保障服務即將到期,後續將按照每月1800元的標准扣費,如果取消的話,需聯系客服辦理。事主當即撥打短信上的電話申請取消,對方則稱因事主賬號存在風險,得先將錢全部轉到指定的『安全賬戶』上,並且保證辦理結束後會全部返還。於是,事主先後按照要求轉賬了5萬元,當事主再次聯系對方時,卻發現對方電話是空號,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網絡交易

  案例1:

  2024年8月2日,事主收到一陌生短信,稱點擊短信鏈接可以退還社保金。事主信以為真,點擊後直接跳轉到了某網頁,然後按照指引輸入了自己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交易密碼及驗證碼等信息。隨後,事主發現自己卡內的8000餘元被全部轉走,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案例2:

  2024年8月6日,事主在某社交平臺看到一則出售演唱會門票的信息,便主動添加對方為好友稱想要購票。雙方協商好後,最終以兩張門票加傭金總共6000元成交,隨後事主向對方提供的賬號轉賬,對方卻表示手機顯示支付失敗,要重新轉賬。事主心存懷疑,要求對方退款,卻發現此時已被對方拉黑,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網絡兼職

  案例1:

  2024年8月4日,事主在網上看到一條『在家躺著就能輕松賺錢』的廣告,出於好奇便添加對方好友。對方表示任務很簡單,只要動動手指,完成刷單就能輕松賺錢。於是,事主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某款APP,開始刷單。一開始,事主完成幾單任務後,成功獲得了小額返利。隨後對方又稱進行大額刷單任務可以回報高額返利,事主信以為真,又投入3萬元進行刷單。當事主要求返利時,系統卻顯示無法提現,趕緊聯系對方,卻發現自己已被拉黑。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案例2:

  2024年8月26日,正在找工作的事主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便與對方取得聯系,對方稱需要先參加崗前培訓纔能入職,培訓費2萬元,並承諾事主入職後每月底薪1萬元。事主信以為真,按照對方要求繳納了培訓費。當事主再次詢問對方培訓時間時,卻發現電話已打不通,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