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五礦石墨『博士團』:紮根祖國邊陲的『科研勁旅』

時間:2024-09-26 08:00:3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黑龍江日報9月26日訊 9月12日,天色漸晚。

  在鶴崗市郊的中國五礦石墨應用技術研發中心,25歲的材料工程師孫彤已連續十多個小時未出實驗室,她正在利用一款紐扣電池對石墨材料應用性能進行檢測。

  此刻,在百裡之外的五礦石墨蘿北縣雲山礦區,一群青年科學家、『博士團』成員也正在采選、球化等科研崗位連續奮戰。

  正是這樣一群平均年齡30出頭的年輕人,懷抱著對石墨產業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捨棄繁華,從首都北京奔赴東北邊陲,匯聚一處。組成了我國石墨產業領域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科研勁旅,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關鍵技術,締造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這是一支怎樣的團隊呢?記者走近了他們。

  1

  一組數據昭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9月初,在鶴崗市舉行的天然石墨高質化利用成果發布會上,五礦石墨董事長王炯輝鄭重宣告:五礦石墨科研團隊攻克了石墨高溫提純關鍵技術,成功開發出純度達99.99995%的超高純天然石墨產品,躋身全球領先技術行列。

  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破解了我國在高純石墨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擺脫了關鍵核心技術被人掣肘、超高純石墨產品無法自主穩定供應的困境,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原材料的發展意義非同小可。這標志著中國造超高純度石墨在核基材料、芯片制造等高端領域應用上有了話語權。

  中國五礦集團(黑龍江)石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學將99.99995%表述為『六九五』。『從「五九」(99.999%)到「六九」(99.9999%)是一次飛躍,從「六九四」(99.99994%)到「六九五」(99.99995%),哪怕僅有0.00001%的微小提昇,也付出了科研人員巨大的努力。』

  這組數字落於紙上,細細端詳,從中所見的不單是石墨純度,更蘊含科技的魅力與美感,這是科技成果的『吉祥號』。這組數據的背後是新質生產力的支橕與成就。

  張成學告訴記者,所謂超高純石墨,指的是含碳量。『四九』(99.99%)以上的石墨,其具有自潤滑性優良、導電性良好、耐腐蝕耐高溫、化學穩定性出色等特性。在我國,石墨超高提純是一項一直未被攻克的『卡脖子』技術,該技術被歐美等少數國家壟斷,超高提純技術被我們攻克之後,打破了技術封鎖,擺脫了受制於人的局面。

  今年54歲的張成學,是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博士研究生。他告訴記者,五礦石墨的科研團隊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除了艱苦奮斗、勇於拼搏之外,便是創新。

  2

  一條『科技線』始終伴隨產業發展

  餘宇星,今年38歲,地質學碩士研究生,現任五礦石墨蘿北雲山龍興石墨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是首批從中國五礦總部來到位於蘿北縣雲山鎮這座石墨礦山的科技人員之一。從生產部部長到副總經理再到總經理,餘宇星的成長沒有離開礦山。

  『是礦山成就了我。』

  『我來的時候孩子剛滿周歲,如今孩子都上小學了。』

  2012年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餘宇星進入中國五礦集團,2019年被派往蘿北雲山石墨礦山。

  『從資源整合到開發建設,再到開工生產,直至出產品出成果,我有幸自始至終親身經歷並見證一個石墨產業鏈建設的全過程。』餘宇星說,2019年建設之初,五礦石墨就提出了打造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礦山的理念和目標。

  在五礦石墨產業線建設的同時,一條『科技線』始終如影隨形,伴隨一次次科技創新,五礦石墨收獲了一系列成果。

  今年年初,五礦石墨國內首臺套連續式高溫石墨純化爐完成安裝並啟動運行。8月,五礦石墨提純項目實現了石墨化學提純和高溫提純同步推進,成為我國天然石墨領域唯一一家完成從采礦、選礦、球形到高純石墨、負極材料及材料研發全產業鏈布局的『鏈長』企業。

  除了超高提純技術之外,五礦石墨還創造了天然石墨產業鏈的多項新技術、新成果。比如,石墨資源協同開采與固廢源頭減排、石墨『柱—機聯合』分質分選鱗片保護、多盤高收率球形化、球形石墨尾料制備高容量負極材料、高純石墨制備等新技術,以及閃速浮選機、高收率球形化成套設備、國內首臺套連續式高溫純化爐等新裝備。

  在艱苦的條件下,五礦石墨的這些青年科學家、『博士團』成員迎難而上、默默奉獻,在東北邊陲小鎮,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把石墨這個曾經的傳統產業打造成為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把石墨產業引向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一片藍海!』餘宇星說。

  3

  在4.3平方公裡的石墨礦山揮灑青春

  唐宇,今年33歲,采礦工程博士研究生,是五礦石墨蘿北龍興石墨開發有限公司生產運營部部長。

  采用『礦岩分爆』『多爆少碎』技術,一炮能爆出10萬噸礦石。在采礦工程專業科班出身的唐宇那裡已屬平常,卻顛覆了記者對爆破的傳統認知。

  據介紹,五礦石墨采用創新技術,在鑽孔布置、炸藥用量、起爆時間等方面都能實現精准控制,達成高效、安全的爆破效果,實現降低炸藥用量,保護大鱗片石墨的目的,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提昇礦石的開采效率和質量。

  唐宇的老家在湖北,2019年,從湖北來到東北,開始他很不適應。『這裡沒有游戲廳,也沒有奶茶店,甚至沒有超市和飯店。這裡有的,只是采礦許可證上標注的4.392平方公裡的采礦范圍。』

  位於蘿北縣雲山鎮的五礦石墨園區人煙稀少,一公裡以外的一處『小賣店』是唐宇和小伙伴們放松的去處。因為宿捨就在單位,工作地點和休息場所沒有嚴格的界限,『對於我來說就是24小時待命。』唐宇說。

  海拔416米的雲山石墨礦山,屬於小興安嶺南麓餘脈,夏季滿目蔥蘢,負氧離子頗高。

  煩悶時,唐宇和伙伴們會奔至山頂,極目遠眺,壯美的現代化新礦山盡收眼底,他瞬間神清氣爽,『一種科技報國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4

  『一個資源、一代材料、無限產品』

  2016年,晶質石墨作為非金屬礦產的一類,被我國列入戰略性礦產名錄。這意味著,石墨資源的安全供應,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從用途來看,上至核工業的高溫氣冷堆,下至日常生活中的鉛筆芯,石墨都憑借其耐高溫性、導電性、潤滑性等特質被廣泛應用。在新能源領域,石墨的市場也持續拓展,以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為例,石墨是其不可或缺的負極材料。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五礦石墨積極引進高精尖人纔,以人纔為支橕,構建起『技術研發—工程產業化—前沿基礎研究』的科創體系。形成五礦石墨技術研究院、天然石墨基負極材料聯合實驗室、天然石墨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天然石墨應用技術研發中試基地等多個科研平臺,五礦石墨正在成為代表天然石墨高質化研發和產業化科研的『國家隊』。這些高精尖人纔的引入,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橕,也為整個石墨行業注入了新活力、孕育了新希望。王炯輝在前不久召開的石墨高質化利用成果發布會上自豪地說,近年來,五礦石墨持續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搭建起了從研發到中試到應用的天然石墨應用技術創新平臺,目前已建成全球產能規模最大的綠色智能礦山和行業領先的產業鏈,在石墨行業樹立了新標杆、引領了新發展。

  『一種礦產、一代材料、無限產品!』會上,王炯輝說,『這個理念將貫穿五礦石墨整體發展脈絡,通過從礦產開發到研發一代材料,再到最終技術突破獲取無限產品,走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記者手記

  鶴崗—蘿北—雲山,這裡是藏龍臥虎之地。

  在五礦石墨300人的團隊中,三分之一為技術人員,在百人的技術團隊中,博士學歷超過五分之一。

  這個高知團隊成員身上有一個共同特質,沒有高談闊論,有的只是『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

  采訪中,他們普遍不願面對鏡頭,他們更注重做,而非說。記者深切體會到什麼是認真嚴謹,科研工作者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在這一群體身上得到了完美展現。

  記者曾多次到五礦石墨采訪,算起來,接觸過的博士不下10人——孫諾、李增達、於嗣東、杜玉龍、馮笛等。他們年富力強,已經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在采礦、選礦、球形、提純、新材料等不同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青春和纔華。

  記者試圖描繪出這個科研團隊的群體畫像,終因他們各自手頭科研任務繁重脫不開身抱憾而歸。於是,張成學、餘宇星、唐宇便成了他們的代言人。

  年輕的朋友,我邀請你到祖國東北邊陲蘿北來,到五礦石墨、到雲山礦山來看看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的科研工作者。他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心懷國之大者,把腳印踩在百裡礦山,把論文寫在收獲的大地上。

  『什麼是責任和擔當?什麼叫對黨忠誠?紮紮實實做成事就是最大的責任和擔當,是對黨最大的忠誠!』五礦石墨副總經理張成學深情地說。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