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城市全景。
撫遠東極機場。
撫遠舉辦中俄廚藝大賽。
撫遠市舉辦馬拉松比賽。
撫遠市貝殼沙灘露營地。
撫遠市地處祖國陸地最東端,素有『華夏東極』『東方第一縣』之稱。
75年前的撫遠,是什麼模樣?撫遠縣志裡這樣記載:1949年,人口5354人,縣城面積0.5平方公裡,街道2條,土草房69間,群眾大多以捕魚為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通往外界的陸路交通以『爬犁道』為主,居民吃水夏季到黑龍江、烏蘇裡江擔江水,冬天要用爬犁到江中鑿取冰塊再用麻袋裝起來運回家,回家融化後飲用,群眾戲稱為『吃水用麻袋』。
75載斗轉星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撫遠人民積極投身經濟發展建設之中,探索發展邊疆、穩定邊疆、鞏固邊疆、繁榮邊疆的偉大實踐,多領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展現萬千氣象,昔日偏僻落後的小漁村,實現美麗蝶變,成為大口岸。
A
交通路網發展迅速
75年前的撫遠,交通閉塞:夏季靠江上走船,冬季靠馬拉爬犁。新中國成立後,撫遠修公路、建高速、鋪鐵軌、闢航線,成為全國少有的擁有機場、鐵路、港口和高速公路『四位一體』交通網絡的縣城。
『從前車馬慢、現在日到達』,78歲的山東人陳奶奶有過這樣悲喜兩重天的經歷。60年前,她從山東嫁到撫遠,足足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纔到達目的地,越走越擔心,越走越害怕,因為交通閉塞,陳奶奶來到撫遠後,20年後纔回老家看望父母,說到這段痛苦的經歷,陳奶奶淚眼婆娑。現在好啦,撫遠有了通往山東威海的航班,當天就能飛抵老家。今年1月1日,陳奶奶在兒子的陪同下,特地飛回老家和親朋好友歡度新年。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撫遠的交通運輸事業從小到大持續發展。
2012年12月18日,隨著K7066次旅客列車從『東方第一站』撫遠站首發,標志著我國最東端鐵路——前(進鎮)撫(遠)鐵路客運正式開通,『中國東極』從此告別不通客運火車的歷史。撫遠人民在家門口坐著火車前往全國各地的夢想終於實現,許多居民競相搶購首列『東極列車』車票,撫遠站首發車票早早便告售罄。有不少當地居民來到撫遠火車站,迎接首列客運列車到來。居民楊德維雖然沒坐上這趟首發的火車,但是特意帶上數碼相機,讓人幫自己在站臺外拍照留念。『火車開到家門口是撫遠人的大喜事,以後出遠門不用再大車小車地折騰,撫遠的經濟發展也會更快。我打算過完春節就買張票出去玩一趟。』楊德維高興地說。
2014年5月26日9時25分,一架從哈爾濱機場起飛的南航A320客機平穩降落在撫遠東極機場,標志著撫遠東極機場正式通航,邊疆人民又實現了一個夢想。昔日乘火車從哈爾濱到撫遠17.5小時的行程從此縮短為空中旅途80分鍾。原撫遠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家和買了首航機票,體驗從家門口坐飛機的感覺。他說:『過去這事不敢想,現在實現了,這是全縣人民的大喜事,更是撫遠發展的大喜事,撫遠今後會更好更快發展、人民生活會更加幸福、邊境會更加穩定繁榮。』
撫遠東極機場通航,架起了撫遠與外界聯系的『空中通道』,對改善投資環境、構築立體化交通網絡、拉動經濟發展、促進旅游以及對外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B
現代農業紮實推進
1949年的撫遠,全縣糧豆薯播種面積只有1.3萬畝,由於地勢低窪、靠天種田,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畝產分別只有68、109、77、189公斤,農民人均收入為負數。新中國成立75年來,撫遠市的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耕地面積持續增加,科技含量顯著提昇,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202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500萬畝,糧食產量達到37億斤,實現10連增,創歷史新高。冷水魚產量穩定增長,撫遠美味冷水魚的知名度持續提昇,產值7.1億元,成為全省最重要冷水魚生產基地之一。實施高標准農田26.74萬畝,打造科技示范帶、示范田2300畝;推進墾地合作,實現托管131萬畝,糧食增產10%以上。加快品牌創建,提昇品牌溢價能力,獲授『黑土優選』品牌企業8家、農產品地理標志6個、『黑土優品』農業品牌標識10個,國家級綠色食品生產基地2個。創新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帶動玖成、一畝地等國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全市合作經營組織發展到219家,分紅300餘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3元。
C
文旅融合火熱出圈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撫遠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從零起步,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拓展。以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線,以龍頭項目為支橕,以品牌創建為動力,大力整合特色資源,推進『山水城互動、文旅體互融』,豐富文旅新業態,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撫遠市認真描繪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藍圖,不斷強化政策引導與扶持,穩步推進黑瞎子島國際旅游島建設,持續完善景區景點開發,大力提昇旅游市場開發水平。以創建國家5A級旅游區為抓手,全面提昇黑瞎子島各景區品質,打造世界級旅游精品項目,形成強有力的旅游吸引核心。通過打造網紅打卡地、激活夜間消費、增加冬季旅游項目、便捷出入境政策等吸引年輕客群。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優化出入境旅游線路設計,打造華夏東極最佳出入境旅游目的地。全面促進東極撫遠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民、全業態、全要素』昇級,加快推動撫遠由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強縣邁進。
撫遠市不斷豐富華夏東極旅游業態產品。圍繞叫響『到撫遠東游找福氣源頭』品牌,做優做強東極撫遠特色旅游。重點發展打造了東極觀光、界江旅游、度假旅游、體育旅游、研學旅游、文化旅游和夜間旅游等八大旅游產品,重點實施東極撫遠旅游景區文化內涵提昇計劃,著力提昇公共服務,建設國內一流基礎設施,先後舉辦了夏至節、貝殼沙灘音樂會、垂釣大賽、冰雪馬拉松、冰河越野賽等賽事活動,拓展『文旅+體育+消費』的冰雪經濟鏈條,積極構築文旅融合新格局,2023年撫遠市被中國氣象局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榮譽稱號,黑瞎子島景區入選全國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今年,截止到8月31號,撫遠旅游總人數197.8萬人次,同比增長50.3%,旅游綜合收入14.97億元,同比增長50.91%。
D
對外交流持續深化
撫遠市與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市半江之隔,航道距離只有65公裡。1992年5月,撫遠口岸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1993年2月正式開通使用。從此,撫遠不斷探索對外開放之路,特別是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瞎子島時提出的『要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對外開放工作,不斷書寫對外開放新篇章。
現在,每天都有客船往返於中俄兩國之間,今年截至8月末,出入境人員突破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45.7%。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鐵道旅游公司經理阿克薩娜從撫遠與哈巴羅夫斯克開通口岸的第一年,就開始從事這條航線的跨境旅游工作,如今已有21個年頭。今年明水期開關她第一個組團來到撫遠。20多年來撫遠的發展變化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一開始不了解撫遠到喜歡愛上撫遠這座城市,在成為一個『中國通』的同時,年年組團帶領俄羅斯游客來撫遠旅游購物、度假。據阿克薩娜介紹,21年來,撫遠年年有變化,年年有發展,用中國成語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俄羅斯游客來撫遠旅游的積極性很高,喜歡來這裡購買中國商品,喜歡來撫遠旅游。
口岸開放以來,撫遠市與哈巴羅夫斯克之間持續深化文化、教育、體育、環保等多領域交流合作,雙方成功舉辦了中俄漁業產業合作對接會、中俄冷水魚烹飪大賽、中國·黑瞎子島中俄旅游發展研討會、中俄烹飪大賽、橡皮艇拉力賽、國際象棋對抗賽、環島自行車友誼賽、中俄家庭友好聯誼活動、中俄國際教育交流會議、中俄教育藝術體育交流節、中俄音樂交流會、中國跨境保護區聯合保護與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提昇合作水平,擴大合作成果,為中俄兩國增進相互理解、弘揚睦鄰友好傳統、賡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夯實雙邊關系社會基礎作出了貢獻。
E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撫遠這幾年變化可真大,一年一個樣兒,道路寬闊筆直,濱江公園堤岸綠樹成蔭,街道旁、小區裡,花紅柳綠,小公園、小廣場隨處可見,乾淨整潔的環境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感到很幸福。』從上海重新返回家鄉的青年張宇婷經常在自媒體上發照片,發感想,一傳十,十傳百,點燃了許多人想來撫遠走走看看的熱情。
從75年前的城區面積0.5平方公裡,到如今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12平方公裡,從街道兩條,到主次乾道25條,從土草房69間,到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撫遠的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撫遠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硬化、淨化工程,精心規劃建設城市沿河景觀帶、城市綠化帶,逐步形成草木蔥蘢、綠樹成蔭的城市生態環境。近年來,撫遠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營造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環境。將地域特點、民族特色與時代風貌相結合,加快城市交通、供電、供排水、供熱、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公共停車場,打造一批公共綠地、公園,新建一批公共文化娛樂設施,合理布局魚產品銷售市場、特色餐飲酒店、購物中心等,全方位提昇城市綜合承載吸納能力,全面提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積極培育出行文明、秩序井然、環境優美、服務周到的良好習慣,提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每天清晨和傍晚,黑龍江畔的濱江公園,都有很多人來散步健身。市民徐銘燦差不多每天都會到公園和朋友一起跳廣場舞。『以前的撫遠,想找個好一點的公園活動都十分困難,能去的地方太少了。』徐銘燦感慨道,『現在,小區裡、街道旁,隨處可見生態公園、文化公園、口袋公園,這些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讓人歡喜。』
在撫遠市生活了50多年的徐銘燦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以前特別羡慕大城市的生活環境,現在家鄉高樓多了,道路多了,綠樹多了,鮮花也多了,和大城市相比,環境一點也不差,特別幸福。』
F
生活品質節節拔高
走進烏蘇鎮赫哲族村,家家戶戶被綠樹鮮花環繞,陽光照耀之下,房屋錯落有致,道路寬闊整潔,特色民居熠熠生輝。從昔日『沿江居住馬架子』的貧困村,到如今吃上『旅游飯』、過上好日子,赫哲族村的蝶變是撫遠市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成立初期,撫遠縣域經濟薄弱,群眾生活困難,一直是全國掛名的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後,撫遠市吹響向小康進發的號角,2018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摘帽。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撫遠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和全國各地一樣,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保障尚屬空白。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蓋面持續擴大,如今,全市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撫遠順應十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把沈甸甸的『民生大單』變成了溫暖人心的『幸福大餐』。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構築了『地空協同、立體聯動』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100%,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不斷發展民生事業,紮實建設文明城市。堅持黨的領導,建設信仰堅定的文明邊疆,持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七進』活動,凝聚奮進力量,激發全市上下的愛黨愛國熱情。堅持舉旗定向,建設團結奮進的文明邊疆,實施邊境『國旗工程』,在國際口岸、駐軍哨所、抵邊村屯等地設立『國旗工程點』100餘個,212公裡邊境線上時刻飄揚著鮮紅的國旗;主動回贈廣西10萬盒蔓越莓,示范帶動全國各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邊境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堅持問需於民,建設人民滿意的文明邊疆,啟動實施城市排水防澇工程、人居環境提昇改造工程,普惠13615個家庭,引進物業公司接管棄管小區92個,樓房226棟,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建設公共停車場226處,施劃停車位1萬個;新改擴建休閑廣場、口袋公園6處,新建市民休閑活動區75處,小區生活環境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越來越強。
75載光陰,撫遠在邊疆大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踏上新征程,邊疆人民必將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