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文化中國行 | 鹽城黃海濕地,勾連生態與未來

時間:2024-10-01 09:58:25  來源:現代+  作者:

  這是一塊神奇的息壤。葦綠如玉,蒿紅似火,鶴鹿齊鳴,萬鳥翔集。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鹽城黃海濕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代表,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

  自那一刻起,這顆黃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瑰寶。近年來,鹽城自覺擔當起生態文明理念的積極傳播者、踐行者,為全球生態治理和濱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貢獻鹽城智慧。

  黃海濕地,紅了!

  金秋時節,鹽城黃海濕地猶如打翻了調色盤。

  在東臺條子泥濕地,鹽蒿灘火紅一片,美不勝收。野生麋鹿在『紅地毯』上覓食嬉戲,不遠處的候鳥展翅翱翔,構成了一幅充滿生機野趣的自然畫作。

  在鹽城珍禽保護區,丹頂鶴優雅起舞,眾多候鳥飛來『故土』。它們和遼闊的鹽蒿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在大豐麋鹿保護區,麋鹿在火紅的夕陽下,成群結隊,自由奔跑,熱烈奔放,綻放光芒。

  黃海濕地,重要!

  黃海濕地憑何廣受關注?黃海濕地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型的世界自然遺產,標志著我國生態保護事業從陸地走向海洋。

  黃海濕地是丹頂鶴全球最大的越冬地,是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庫,為數以百萬計的遷徙候鳥提供了停歇地、越冬地或繁殖地,支持了IUCN紅色名錄中24種受威脅水鳥的生存,包括極危4種,瀕危8種,易危22種,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

  黃海濕地內有超過680種脊椎動物,包括438種鳥類、26種哺乳動物、9種兩棲動物、14種爬行動物、216種魚類以及165種底棲動物,與黃海濕地環境共同構成了復雜且穩定的食物網系統,是遷徙候鳥的重要食物補給站,是世界上兩個稀有的遷徙鳥類勺嘴鷸和小青腳鷸的存活依賴地。

  當地時間7月26日,在印度新德裡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上海崇明東灘等5處提名地擴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前總裁兼理事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理事會前主席章新勝曾表示,黃海濕地的成功申遺,不僅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鹽城方案』,也把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22個國家地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更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起到了帶頭示范作用。

  黃海濕地,火了!

  黃海濕地成功申遺五年來,鹽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強大的定力和長遠的眼光,全力推動濕地保護,與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在實踐探索中交出了耀眼答卷。

  依托世界自然遺產,鹽城搭建起更廣闊的國際合作平臺,構建起深化全球生態治理合作的長效機制,共謀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

  2023年全球濱海論壇會議通過的《鹽城共識》,入選『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成果清單。鹽城正以『生態朋友圈』廣泛凝聚保護濕地的全球共識,推動生態互助、發展互通、文明互鑒。

  依托世界自然遺產,榮膺『國際濕地城市』,鹽城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大大提昇,帶動生態旅游業迅速發展。

  勺嘴鷸和麋鹿、丹頂鶴並稱為黃海濕地『吉祥三寶』。來鹽城,到濕地,看『吉祥三寶』,已經成為眾多游客的首選和愛選。此外,以勺嘴鷸為原型開發的鹽小勺IP等,人氣火爆、備受歡迎。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王菲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