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跟著文化去旅行|帶上一張卡,賞遍一座城

時間:2024-10-04 10:55: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新華社天津10月3日電 大幕拉開,一派蒼勁、雄渾的邊疆景象徐徐鋪開。面對民族危難,一群來自天津楊柳青的商人挑起貨郎擔,毅然踏上追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征途。他們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應對復雜局勢和商業競爭……

  10月2日晚,大型原創話劇《趕大營》在天津大劇院上演,帶領觀眾奔赴了一場『三千貨郎遍天山,披星戴月趕大營』的傳奇故事。

  天津劇迷王先生坐在臺下大飽眼福。『有了文化惠民卡,以很實惠的價格就能看一出好戲。』他高興地說。

  『通過文惠卡買票的觀眾數量,多於其他購票渠道,確實帶動了《趕大營》票房的提昇。』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張艷秋說,院團演出越多,院團的票房收入也就越多,百姓也會有更多看好劇的機會,讓院團真正做到與觀眾『雙向奔赴』,豐富老百姓業餘文化生活。

  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恰逢2024天津戲劇節舉辦。天津這座『曲藝大碼頭』推出超過500場次演出,涵蓋話劇、親子劇、音樂歌舞、國粹盛宴、曲藝雜技等藝術形式,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觀眾只需帶上一張文化惠民卡,就能以『親民價』賞遍一座城。

  2015年,天津創新政府文化投入模式和文化惠民方式,在全國率先推出文化惠民卡,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聯合天津市13家國有文藝院團發行的實名制會員卡,變『補院團』為『補市民』。

  『今年的文惠卡分為金卡、普惠卡、戲曲卡、學生卡和郊區卡。戲曲卡的補貼比例最高,充值100元,就可以享受政府300元的補貼,除了可購買戲曲類演出外,還可購買鼓曲曲藝類(不含相聲)的演出。』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市場營銷中心主任任博說。

  為了讓觀眾用這張卡看到更多好戲,天津市文化惠民演出聯盟成立,將數十家民營院團及其他演出單位也納入文惠卡補貼范圍,與國有院團共同享用財政補貼,會員可持卡觀看文惠聯盟內所有演出單位的文化惠民演出項目。

  任博介紹,自文惠卡發行以來,天津整體演出場次數由2015年發行之初的每年不足千場,到現在發展為每年超過1萬場,演出票房從2023年發行之初的1800餘萬元,發展到2023年全年總票房超過7000萬元。

  『截至目前,天津文惠卡累計補貼超過115萬人次,組織文化惠民演出近5萬場,吸引超過650萬人次走進劇場觀看演出,整體票房超過5億元。』任博說。

  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也是受益方之一。國慶長假期間,由其創作演出的中國首部XR數字音樂兒童劇《敦煌·九色鹿王》在光華劇院上演,戲劇、木偶、歌舞以及數字技術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將舞臺打造得美輪美奐,觀眾仿佛置身敦煌壁畫『鹿王本生圖』所描繪的奇幻世界,現場氣氛熱烈。

  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團長宋永順說:『得益於文惠卡的推廣,兒童劇演出受到更多家庭觀眾的喜愛,上座率顯著提昇。最低僅需40元的惠民票價,就能讓廣大觀眾享受文化滋養。單場兒童劇的票房有望突破15萬元大關。』

  京劇國粹也廣受天津戲迷歡迎。今年十一假期,天津京劇院推出《群英會·借東風·壯別》《胭脂寶褶》《鳳還巢》等經典劇目。

  『現在正是京劇演出的黃金時期,正因有文惠卡,多部戲的票房和上座率都不錯。觀眾在獲得補貼的基礎上,還能再享受八折優惠,有的觀眾幾十元就能看一場戲。』天津京劇院黨委書記鄭芳說,『再好的劇和演員,沒人看是不行的。文惠卡不僅調動了大量老戲迷的積極性,也讓觀眾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

  近年來,文惠卡帶來的良好文化消費環境促使天津國有院團創排了《海河人家》《革命家庭》《驕楊》等一批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新作品。同時,一批沈浸式戲劇《津門往事》《尋找戲劇家》、環境式戲劇《玩偶之家》等創新作品也接連湧現。

  除文惠卡補貼價格的激勵外,在統一票務平臺『天津演藝網』上,各個劇院劇團演出信息一目了然,更多作品走進潛在觀眾的視野。觀眾在手機和電腦端就可以進行查閱演出、在線訂票、精准選座等操作。

  『我們會繼續創新豐富文惠卡的功能,完善服務,做到既「惠民」又「便民」,用政府補貼與完善的服務共同撬動良好的演出市場環境,促進天津各國有院團與天津市文化惠民演出聯盟單位積極創作,並引進更多好作品來津演出,進一步激活和繁榮天津的文藝演出市場。』任博說。

  統籌:曹建禮、邵香雲

  記者:宋瑞

  海報:實習生高暢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