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交流活動,我們對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背景、整體規劃等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我們正在通過文化遺產保護,向全世界展現出更好的中國模樣。當代青年更要發揮自身特長,通過文明旅游實踐,保護好我們的自然和文化遺產。』走出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山東建築大學建築熱能工程學院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李曉佟感慨良多。在國慶假期前夕,『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青年行走北京中軸線文明旅游交流活動』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舉行,來自全國高校的70餘名大學生,通過文明旅游實踐、聽專題講座和參觀的方式,探尋北京中軸線獨特魅力,探討文化遺產如何保護利用。
此次活動,為2024年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暑期實踐活動再添精彩一筆。今年6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聯合開展的『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暑期實踐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全國550所高校的1750支大學生實踐團隊報名參加活動,從中遴選出的300支大學生實踐團隊在暑期奔赴城市、鄉村、景區、社區,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實踐活動。活動共收集文明旅游相關調查問卷超過8萬份,活動相關微博、抖音話題閱讀量高達5600多萬次,在全國各地傳遞了文明旅游的火種。
如何在『行萬裡路』的同時,做到舉止文明,留下美好的回憶而非破壞的痕跡?如何用實際行動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大學生們通過社會實踐,給出了他們的回答。
文明行動保護『歷史印記』
『保護中國文化遺產,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應當肩負的責任。』參加完青年行走北京中軸線文明旅游交流活動後,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2023級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生武琳茜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過去對於北京中軸線認識比較少,參觀完沙盤、了解申遺過程後,纔更深入地了解到文化遺產保護的不易。
暑假期間,武琳茜所在的山西大同大學,派出了青春文旅宣講實踐團,前往大同古城開展了『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系列實踐活動。
9月27日下午,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參加『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青年行走北京中軸線文明旅游交流活動』的青年代表參觀北京城市規劃沙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崢苨/攝手持垃圾袋和掃帚穿梭在古城的街巷之間,將石板路上的煙蒂、紙屑還有牆角隱蔽處的包裝袋清理乾淨;設計制作具有古城特色的文明旅游宣傳單,涵蓋了景點相關歷史背景介紹,還加入了文明旅游相關注意事項;在古城內搭建簽名板,鼓勵游客留下『文明旅游』的承諾……團隊成員用實際行動踐行文明准則,並在宣傳文明旅游的同時,不忘為游客科普大同古城的歷史故事和文化特色。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大同古城,深感震撼,讓我更加堅定了宣傳保護這些瑰寶的信念。』實踐團成員蘇雲帆感慨,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古城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暑期實踐中,『大家不間斷地提醒著景區內的游客,禁止使用閃光燈拍照,呼吁更多人加入保護文化遺產和歷史記憶的行動中。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古建築。』
『山西大同也有「一軸雙城」的理念,和北京有著相似之處。』武琳茜說,『未來,我們年輕人也可以運用更多新媒體手段,將家鄉的文化遺產介紹給更多人,讓大家了解文化遺產保護和文明旅游的重要性。』
青春實踐引領文明旅游新風尚
科學探索、非遺傳承、綠色環保課堂……今年暑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青』石助湘行實踐團通過6個主題、39節特色課程,豐富了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的鄉村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為引領文明旅游新風尚開展了青春實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暑期實踐團隊指導老師劉衡昇在青年行走北京中軸線文明旅游交流活動中介紹,實踐隊舉辦了『紅歌接力賽』『我的學校我的家』大掃除、勞動有我『小小童鞋』下農田等活動,還開展了垃圾分類小課堂,為鄉村留守兒童科普環保理念。
『我們還走進了東洲島、酃湖公園、南岳第一峰等15個景點,特別制作了10餘張系列海報,打造了感悟之旅、文化之旅、生態之旅3條打卡路線,為衡陽文旅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劉衡昇說,『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文旅振興不僅是在紙上,更要在腳下。』
『不能亂丟垃圾的道理我們天天都講,但孩子也不聽,在家把什麼零食袋瓜子皮隨地亂扔。這回北大的大哥哥大姐姐給他一講,他一下就聽進去了。』在暑期成為熱門景點的北京大學校門口,一位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家長對志願者感慨。在『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國大學生文明旅游暑期實踐活動中,『燕行文明』實踐團也通過文明旅游宣講,以自身實踐踐行並傳播文明旅游理念。
『文明旅游宣傳的腳步還走到了延吉。』延吉市團建指導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喻偉在交流會上分享,實踐團在吉林延吉組建了『青奇兵』志願服務隊,為游客提供門票購買、排隊引導等服務,同時還清潔環境衛生,維護網紅牆打卡地的乾淨整潔。
『我們是文明旅游的踐行者、文明旅游的宣傳者,還是文明旅游的志願者,要給大家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喻偉說,『文明旅游可能是我們要用一生去實踐的,希望大家能守好自己這一班,在青春賽道跑出各自的最好成績。』
『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旅游協調發展』
『我們希望以此活動為契機,讓同學們在規劃展覽館裡實地感受北京中軸線與北京城發展變遷的故事,了解在規劃引領下,北京中軸線及北京老城整體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工作的成就。』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館長趙幸在致辭中表示,期待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當下,青年學子能從參觀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出發,不斷發現北京中軸線與新時代共生共長的故事,積極投身於將北京和北京中軸線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講述給全世界的實踐中,用青春熱情去促進文明交流,傳播中國城市和諧之美。
如何加強青少年對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旅游的參與?中國歷史研究院科技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孫燕表示,在北京中軸線申遺過程中,有許多經驗可循。首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參與通道,例如鼓勵青年學子通過加入志願者等形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和文明旅游相關項目。『北京中軸線設立了遺產監督員這樣一個崗位,公眾可以申請加入,聘用上崗,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討論。北京中軸線的檔案也向公眾開放,感興趣的青年學子可以申請檔案查閱,進一步開展研究。』
『其實,整個北京中軸線區域在旅游承載力方面的壓力並不小。』孫燕表示,類似的問題,在其他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相關案例中也普遍存在,是國際比較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們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希望以前公眾游覽較少的遺產點,能夠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後,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文化魅力和旅游承載力,成為新的文化熱點,帶動旅游業的平均化分布,緩解大家熟知的文化遺產地壓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旅游協調發展。』孫燕說。
在規范旅游行為層面,孫燕認為,需要在宣傳過程中加強文明旅游宣教,推動公眾在旅游過程中樹立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例如不要亂涂亂畫、要注意衛生。『當我們進入博物館、進入文化遺產地,每一位游客都有權利享受文化遺產帶來的文化滋養,但我們也要記住,參觀行為本身也會給文化遺產帶來很大的壓力,這背後還有服務人員通過大量的工作支橕參觀活動。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文明旅游、文明出行上多做一點,就能夠減少相關方面的壓力。』
『有很多小朋友也通過研學等形式,加入到文明旅游、文化遺產保護的隊伍中。』孫燕說,『青年學子也可以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將文化遺產保護與整個文明旅游、文明出行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