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崔道植:報答黨恩是我一生的諾言

時間:2024-10-06 07:3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黑龍江日報訊  國慶節前夕,記者見到了崔道植。工作室裡,崔道植正在做《槍彈痕跡檢驗若乾技術》PPT課件,九旬高齡的老人運用起編程軟件輕車熟路。崔道植一邊收起研究儀器,一邊向記者介紹他今年的工作。

  年初完成了口述史的收尾工作;編寫了《崔道植工作痕跡》(暫定名);整理了崔道植11年公安部特聘刑偵專家年度工作總結報告;8月,協助海南省公安廳完成了一起二十多年前的槍擊案件檢驗工作……

  思維清晰、邏輯縝密,一絲不亂的銀發,一塵不染的衣著,一副挻拔的身板,一雙目光如炬的眼睛。

  彈道有痕,歲月無言。從未止步的崔道植,贏過了時間。

  精致到極致書寫行業傳奇

  看痕知槍,觀彈識人,在新中國公安刑偵事業中,崔道植就是一個傳奇,被譽為中國的『福爾摩斯』。一大批轟動全國的大案要案被破獲的背後,都有他那清瘦的身影,數千起刑事案件鑒定無一差錯。

  作為中國最早研究槍彈痕跡的專家之一,崔道植在彈殼與彈頭中辨別纖如發絲的彈道痕跡,練就了獨門『絕招』。

  見證了中國槍彈痕跡鑒定技術從起步到成熟的崔道植,在1997年的國際刑偵器材展會上,看到了國外研制的『槍彈痕跡自動識別系統』,坐不住了。

  『外國都整出來了,咱們還不搞,這太不像話了。所以我就下決心,我們國家要自己研究這種自動識別系統。』崔道植暗自下定決心。

  怎樣纔能精准地印下彈痕?為了攻破技術難關,崔道植先後拜訪了7所高校、3家鋁箔片廠以及3家精密儀器研究所,設計出4種模型圖。經過五年多的潛心鑽研,發明出了能夠高速准確提取彈頭膛線痕跡的技術方法。利用這種技術,他建立了『彈頭膛線痕跡自動識別系統』,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把『精致』做到『極致』,崔道植從未懈怠。

  2020年夏天,崔道植利用自己發明的指紋修復系統,通過9天9夜連續工作,成功鎖定牡丹江市公安局提交的一枚變形指紋多處證據特征;今年2月,崔道植還在一起疑難涉槍案件中繼續發揮關鍵作用……不定期接手系列疑難案件鑒定的同時,這位刑偵專家每天都在整理過往偵辦的典型案例資料,准備編輯成書供基層偵查員參考。

  紛繁的圖片模型、統計數據、案例分析,經崔道植的手加工後,立時變成一部圖文並茂、排版工整的演示文稿。細細讀來,知識點全面而又明確,清晰易懂。

  最近幾年,利用業餘時間,崔道植就在家中整理PPT,把他畢生所學和積累的知識經驗集結成冊。

  『生命的規律就在那裡,給我的時間有限了……我想給年輕人留一點東西,給他們做參考。』

  報恩到熱愛踐行信仰之力

  『報答黨恩』,是崔道植在采訪中重復最多的話。

  『我出生在舊社會,是貧苦農民的孩子,我的生命、我的知識,都是黨給我的,我只有報答。70多年來一直伴隨著我、支橕著我的就是這種感恩、報恩的思想和永遠跟著黨走的堅定信念,這也是我一直到今天還在努力工作的精神動力。』這位九旬老人仍清楚記得,在17歲入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那一天,嘹亮的軍歌軍號響徹雲霄。

  在崔道植看來,『報答黨恩』是朴素的願望,對黨、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是他的初心起點、信仰發端。從志願軍戰士到刑事技術專家,這份純粹的信仰,支橕他在人生的『兩個戰場』上傾注畢生心血,九旬高齡仍忘我工作。

  懷著一份真摯的信仰,崔道植一路走來始終步履鏗鏘。

  『沒有感覺累,習慣了。』這種工作狀態對崔道植來說,似乎已是常態。在同行心中,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面對『疑難雜癥』,他『手到病除』;面對重重迷霧,他撥雲見日。1955年從警至今,崔道植累計鑒定痕跡物證7000餘件無一差錯,具體鑒定結果大多成為偵破疑難案件的點睛之筆。退休後他仍『召之即回』屢次出征,參與偵破了多起疑難案件。

  『只要組織需要,我有召必回、隨召隨到。』退休多年的崔道植,仍堅守在刑偵一線。近年來,除了外出辦案,崔道植就在家中埋頭整理幻燈片。他說:『我得趕快把這幾十年的積累整理出來。專利、版權都不要,對後人有幫助就行。希望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更加美麗!只要我還能思考,就會竭盡全力報效祖國,這是我一生的諾言!』

  言傳到身教樹立醇厚家風

  崔道植的三個兒子成年後均走上了從警之路。『我們從內心裡敬畏父親,雖然對他老人家曾有很多不理解,但我們知道父親是在做特別有意義的事情,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崔道植長子崔成濱說。幼子崔英濱更是直承父親衣缽,入行二十多年檢驗痕跡物證已經有2800多件,為近百起案件的成功偵破提供了最直接依據,但他還有更大的雄心。『希望能達到像父親一樣的高度,能像父親那樣,在刑事科學技術這個領域裡獨樹一幟。』崔英濱說。

  退休以後,崔道植全身心投入科研攻關、傳道授業,為推動公安刑事技術創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常說:『到了這個歲數,更要提著一口氣,信念不動搖,乾勁就能始終如一。』

  『崔道植老師是我們心中的「定海神針」,作為他的學生,我們努力學習他的專業技能,更要學習他的敬業精神。在今年的劍指2024指紋專項會戰和DNA專項會戰中,我們破獲了七十餘起命案積案,抓獲了一批潛逃多年的命案逃犯,刑事技術民警一直是在幕後利用技術手段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作為崔道植老師的學生,一定會傳承道植力量,忠誠履職,永葆刑事技術人的本色,恪盡職守。』省公安廳刑事技術總隊痕跡勘鑒支隊支隊長張巍談起老師滿是敬仰和自豪。

  畢業於清華大學醫學部的苗仁玲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法醫。她說:『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七一勛章獲得者崔道植老師的獲獎視頻,被崔老師的事跡深深震撼,堅定了我回到家鄉的決心。三年的工作中,我切身地體會到了以崔道植老師為代表的刑事技術人那種敬業、樂業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會在未來一直指引著我。』

  91歲的崔道植,從來沒有『退休』的念頭:『我覺得每破一個案子,就年輕了一次。就像幾十年前,我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的,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因為這是人民給我的。』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