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政務·政策

用心用情書寫民生幸福答卷

時間:2024-10-06 07:36: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黑龍江視察。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省民政廳牢記囑托、奮發有為,躬身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宗旨,堅決扛起為黨贏得民心的政治責任,以『民政牽掛』品牌矩陣為引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守住底線

  推動社會救助更加精准化

  2022年以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更有力度、更有溫度、更切實可感的救助幫扶舉措,持續打造『民政牽掛·救在身邊』品牌,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在全國率先出臺低收入人口審核確認辦法和擴圍增效政策,推出『單人保』、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剛性支出扣減、分類施保等措施,專項救助由5類擴大到11類,延伸至低保邊緣、剛性支出困難家庭。

  城鄉低保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22年、2023年在全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中連續獲得優秀等次。

  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動態監測270餘萬低收入人口,形成『一戶(人)一條救助幫扶鏈』。

  全面落實政策供給、幸福享有『暖心牽掛雙清單』,推行『高效辦成社會救助一件事』,實現救助事項『一次辦』。在全國率先實施臨時救助『全省通辦』,2022年以來救助急難遇困群眾51.2萬人次。

  優化供給

  向『普惠』優質養老服務邁進

  如何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

  我省著力打造『民政牽掛·守護夕陽』龍江家門口的幸福養老和『旅居康養·樂享龍江』走出家門的幸福養老目的地『雙品牌』,加快建設幸福養老服務體系。相繼出臺60餘項規劃政策文件、制定21個地方養老服務標准、推出包含23項內容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推動基本養老服務覆蓋全體老年人,全省有26萬多名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失能護理補貼政策。

  為了讓優質養老服務加快向老年人身邊家邊周邊延伸,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養老機構1815個,床位17.2萬張,累計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設施7897處,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發展到1250個。

  共享成果

  推動社會福利更加精細化

  持續健全特殊兒童群體關愛救助體系,我省實施龍江『向日葵計劃』,全省建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站1305個。

  積極推動有效落實殘疾人福利政策,不斷提昇殘疾人生活質量。我省持續實施『龍江愛心助殘工程』,創新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管理機制,實現跨省通辦、全程網辦,2022年以來發放補貼20多億元,惠及57.8萬人。

  社會發展中,慈善事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引導公益慈善助力民生發展,我省建設『六型慈善』、培育多元主體,建立議事機構、設立慈善表彰、啟動省級立法、落實稅收優惠、實施『陽光慈善』;堅持『五社聯動』,匯聚慈善力量,全面實施龍江社工『蒲公英』計劃,創新開展『關心我的特殊困難老人鄰居』志願服務活動,建設民政服務站1196個,開展慈善關愛項目1390個,受益困難群眾56萬餘人次。

  提昇質效

  社會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社會服務事關人民群眾民生福祉,統籌推進『民政牽掛·為愛護航、逝有所安、名系龍江』品牌建設,數字賦能婚姻、殯葬、扶殘助困,實現『三個一件事一次辦』,讓專項社會服務更加便捷可及。

  為倡導新時代『婚事新辦』理念,我省婚姻家庭輔導實現婚姻登記機關全覆蓋,創新打造16個『景區公園』婚姻登記處,示范形成婚姻登記『幸福地標』,為近3000對新人提供新式婚姻登記服務。

  殯葬服務關系千家萬戶,我省不斷完善殯葬服務,采取治免控懲疏『五字法』深化殯葬治理,建設100個農村中心鄉鎮公益性骨灰寄存堂,全省實施困難群眾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用惠民減免政策和收費價格控制機制,5個市(地)將減免政策延伸覆蓋到全體戶籍居民,全省年均減免殯葬費用近9000萬元。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