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龍江這一年 | 黑土地上扶農助農的年輕人

時間:2024-10-07 11:51: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開辦田間課堂、提供農技服務、開展農產品電商直播——黑土地上扶農助農的年輕人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考察時指出:『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纔、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深刻在青年們的心裡。

  在這片黑土地上,一支『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活躍在田間地頭。服務隊裡的年輕人紮根基層一線,以青年所能匹配助農所需,在政策宣講、農技服務、農產品營銷等領域發光發熱,實現青年人纔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雙向奔赴』,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趙詩奇:

  『把青春夢想紮根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

  『大爺大娘,家裡種地吧?看看這個測土配方施肥卡,能根據土地情況精准施肥,來年有個好收成。』當趙詩奇第一次拿著卡片,出現在火車站前的廣場時,內心是有些惶恐的。

  建三江火車站廣場,是當地最熱鬧的地方。一次經過廣場時,趙詩奇發現鄉親們喜歡來到這裡,坐在小馬紮上,相談甚歡。

  一個想法在她腦海中浮現:如果把國家政策、農業先進技術帶到他們中去,會不會有好的傳播效果?就這樣,『小馬紮上的宣講』萌生了。回到單位,趙詩奇拿出測土配方施肥卡、施肥技術手冊,開始到廣場上發傳單。

  今年30歲的趙詩奇是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一名員工,同時也是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隊長。2016年,趙詩奇從東北農業大學畢業後,來到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分公司工作。從小在農村長大,趙詩奇只見過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在建三江,她第一次看到成片的良田、科技感十足的農技實驗室,被現代化設施農業深深震撼。

  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40名成員的平均年齡只有32歲,其中有8名研究生。作為志願服務隊隊長,趙詩奇負責組織青年隊員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開展科技服務下基層、開辦田間課堂、智能化科技助農服務等系列活動。每到農業生產的關鍵時節,趙詩奇便會組織不同類型的宣講活動,邀請團隊成員、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結合田間管理注意事項,向種植戶講解病蟲草害防治等農業知識,面對面為種植戶答疑解惑。

  『小馬紮上講理論的探索效果固然好,但要想真正做到進一步煥發理論的生命力,不是講一次或者講幾次就夠的,規范化發展、制度化運行是必然要求,我們的助農志願服務隊,就是為了更好服務農民,按規劃開展各項助農服務。』截至目前,趙詩奇帶領團隊共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及種植戶2萬餘人次,發放生產技術資料10萬多冊,幫助種植戶解決實際困難200餘件。

  在黑龍江,各級團組織依托『三農』青年典型、網絡達人、涉農技術骨乾、返鄉農業專業學生等青年群體,組建『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發揮涉農科研、種植養殖技術等領域青年優勢,服務基層農戶、合作社等農業生產主體。目前,共組建『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466支,服務覆蓋村(屯)近千個。

  『年輕人就要把青春夢想紮根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上,讓它開出最燦爛的花朵。』趙詩奇說。

  姜灝:

  『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見到姜灝時,他正蹲在田間觀察水稻的長勢。日上三竿,太陽曬得人睜不開眼,姜灝卻非常興奮。

  『前段時間雨天多,這幾天全是晴天,良好的光照能促進水稻增產,我總看天氣預報,盼著大太陽。』姜灝笑著對記者說。

  姜灝是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分公司農業生產部水稻辦副主任,同時也是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的一名隊員。2008年,姜灝從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來到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分公司,在農業科研生產一線已經紮根了16年。

  姜灝出生在陝西的一個小村莊。從小生長在農村,讓他對農業有著天然的興趣。看到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人工播種、插秧、施肥、植保、收獲,勞動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他暗暗下定決心鑽研農業,改變現狀。大學畢業後,姜灝來到北大荒,在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開展了一系列農業技術試驗,包括水稻側深施肥、標准化格田改造、黑土地保護、機收減損等。盡管科研成果頗豐,姜灝卻遇到了新問題:有的種植戶一心求穩,不願做出改變,創新能力弱。怎麼纔能讓更多種植戶了解和運用新技術?

  加入助農志願服務隊之後,姜灝覺得工作有了抓手。『從種到收,服務隊會在全年各階段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志願服務工作,有了這個平臺,我能真正幫上種植戶的忙,成就感滿滿。』

  在一次技術推廣培訓中,姜灝認識了七星農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秦玉波。秦玉波家種植了200畝水稻,面積不算大,問題卻不少。

  『是助農志願服務隊嗎?我家水稻倒伏得厲害,你們有啥辦法不?』這天,姜灝接到了秦玉波的電話,電話那頭,秦大爺十分焦慮。

  『有可能是病蟲害導致的,你別著急,告訴我具體位置,我這就去看看。』姜灝一邊安撫對方,一邊准備動身。

  無論白天黑夜,姜灝經常能接到種植戶的求助電話。『農業科研成果只有推廣出去,為民所用,纔是真正的成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種植水稻增產增收。看到大家臉上的笑容,我由衷替他們高興。』姜灝說。這幾年,姜灝在建三江推廣應用寒地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模式,累計推廣面積500萬畝以上,實現畝均增產50公斤,減肥10%,畝均增效100元以上。

  近年來,為了發揮青年在助農志願服務中的作用,團黑龍江省委為青年助農服務搭建平臺,組建了助農服務專家庫,面向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和北大荒集團等單位,邀請農業專家、學者加入。目前,已成功推廣葉齡診斷等10餘項農業新技術,幫助農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是這些年我一直在做的事。未來,我希望更多有志青年投身農業志願服務行業,提昇農業發展整體水平。同時我也會專注自身科研領域,盡我所能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姜灝堅定地說。

  劉娜娜:

  『堅守初心,實現助農增收、助企增效』

  『歡迎大家來到「我在三江有畝田」的直播間,今天會有寒地稻米,還為大家准備了小份試吃裝……』直播間內,劉娜娜向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推銷來自北大荒建三江的綠色食品。

  兩年前,劉娜娜擔任北大荒建三江七星分公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接到了一個令她有些『打怵』的任務——做電商直播。此前,劉娜娜一直從事政務工作,沒有出鏡經驗。第一次直播,她緊張到舌頭打結,准備了很多內容,卻因不會和粉絲互動而頻頻冷場。一場直播下來,她累得口乾舌燥,下單購買產品的人卻寥寥無幾。

  劉娜娜所在的七星農場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壤肥沃,種植的水稻產量高、品質好,可為啥賣不上好價錢?

  常年在基層工作,劉娜娜接觸過很多種植戶,她發現一些種植戶缺乏經營意識。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高端定制農業正在興起,為了抓住機遇,在當地團委的指導下,劉娜娜成立了七星之光『北大荒青年』助農志願服務隊,帶領團隊制訂營銷方案。『我們團隊年輕人很多,大家集思廣益,經常進行頭腦風暴。』劉娜娜說。

  『我在實踐中發現,做直播並不是單純售賣大米,而是要向人們傳遞北大荒的文化和精神。』漸漸地,劉娜娜和粉絲的互動變得自然愉快,成交單數也多了起來。

  為了提高直播水平,劉娜娜還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團省委組織的電商運營培訓班,學習專業電商直播技巧。除了線上直播,劉娜娜還到全國各地營銷展會進行線下推廣。去年,她輾轉哈爾濱、北京、淄博、三亞等多個城市,讓當地消費者了解北大荒的綠色產品。『我們推出的「我在三江有畝田」認養活動,以全托管的方式提供從春種到秋收、從倉儲到配送的全產業鏈服務,消費者可以見證每一株水稻變為放心好米的全過程……』劉娜娜精心設計的推介詞,引來臺下觀眾的濃厚興趣。團隊還把大米做成壽司、米糊等免費贈送給大家,引來不少人圍觀點贊。劉娜娜回憶,那次推介活動當場簽約了20多畝田,還結交了不少意向客戶。

  一次,劉娜娜從外地宣講回來,碰上七星農場第二管理區種植戶劉卓鵬。『我家的水稻田被咱們「我在三江有畝田」選中了,我特意來感謝你們!以前我在田間地頭把水稻賣了,最多也就一塊多一斤,有了你們的幫助,精裝大米一斤能賣到9塊錢,我太高興了。』劉卓鵬拉著劉娜娜,說個不停。

  『那一刻,我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北大荒,青年有成長的機會,也有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未來,我會堅守初心,實現助農增收、助企增效。』劉娜娜動情地說。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