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萬米社區盛開民族團結之花

時間:2024-10-09 07:40: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每天上午8時,哈爾濱市平房區新偉街道萬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大門剛剛打開,來自社區不同社團的大爺大媽們就陸續走進來。唱歌、跳舞、吹葫蘆絲、打乒乓球、練習非洲鼓……悠揚的樂曲、嘹亮的歌聲、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和一張張笑臉構成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畫面。

  1952年5月,新中國第一個鋁加工廠——東北輕合金加工廠在平房區正式建立,與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共同成長,承擔起『大國重器』的責任和使命。當年為解決廠內員工住宿問題,建設了一萬平方米的平房,俗稱『一萬米』。2004年成立萬米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現有居民2301戶4441人。

  近年來,萬米社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三聚焦』促互嵌,構建『六共』新格局,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這片熱土上盛開。在9月27日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該社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

  『石榴花開別樣紅,同心共築中國夢』『童心永向黨,民族一家親』……在萬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民族團結進步的標語用精美的字體設計,如畫一般裝飾在牆壁上,彰顯出濃濃的民族團結氛圍。

  據萬米社區黨委書記柳志影介紹,社區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讓民族政策課堂搬進廣場、走進樓棟、步入網格、融進家庭。

  社區黨委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三會一課』等活動重要內容,社區黨委乾部帶頭學,黨員群眾跟進學。充分運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哈爾濱市黨史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組織轄區黨員群眾現場參觀學習,汲取政治營養,推動學深悟透、增進共識。

  同時,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在濃厚民族團結一家親氛圍中的『組織員』『宣傳員』『講解員』作用,組織開展主題黨課、知識競答、道德講堂等各類交流活動50餘場次。利用新媒體、宣傳欄、LED屏等發布宣傳信息600餘條,張貼宣傳條幅40餘條,全覆蓋入戶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投奔在東輕公司工作的兒子,蒙古族大爺白井玉已經在萬米社區生活了10年,兩年前在朋友介紹下加入了社區合唱團。『這個大家庭非常和諧,我喜歡唱歌,只要合唱團有活動我一定參加,我們合唱團還參加過市裡的演出呢!』說起在合唱團的幸福生活,白大爺既高興又自豪。

  在萬米社區,像合唱團這樣的社團有20個,充分滿足轄區居民『多元化』文娛需求。近年來,這些社團參加近百場公益演出、文藝大賽,並多次獲獎,以文化『軟實力』激發民族團結『新活力』,織牢交流互融『同心結』。社區還組織開展『踐行二十大·民族團結一家親』文藝匯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講比賽等民族團結系列主題活動100餘場,轄區參與的各族群眾5000餘人。

  為社區老年合唱團進行紅歌分聲部合唱排練、為夕陽紅舞蹈團創編各種形式的舞蹈、為社區繪制主題為『民族大團結』的牆體彩繪……在萬米社區,經常有來自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的學生們在這裡貢獻智慧、揮灑汗水。

  據悉,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教育藝術系在2022年與萬米社區開展實習見習實踐,到目前共有三屆近200名學生參與過實習實訓、校外演出、陣地共建等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得到了社區學員的高度評價與認可,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的教、學、演、練能力,為以後工作上崗奠定了基礎。2023年教育藝術系黨總支與萬米社區黨委舉行校區共建簽約儀式,以共建促黨建,以共建促發展,發揮系部與社區各方面資源、專業技術等特色優勢,打造高校、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我們緊扣轄區群眾需求,大力創新服務載體、搭建服務圈,讓民族團結進步與社區共建治理花開並蒂。』柳志影說。

  結合萬米社區『黨建聚心幸福萬米』黨建品牌,發展文明實踐志願隊伍249人,通過在職黨員設崗定責、各族黨員群眾自主服務、離退休黨員發揮餘熱等方式,定期開展『點亮微心願』『上門義剪』『愛心送考』等特色志願活動100餘次,積極解決各族群眾『煩心事、鬧心事』135件,調解家庭、鄰裡糾紛200餘次,營造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濃厚氛圍。

  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工作力量全進入、群眾需求全收集、分類分級全解決、服務過程全評價服務機制,融合『天大小事』『樂活哈南』等服務平臺,打造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服務體系,全力解決208個樓群市政管網堵塞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百餘件。

  進京領獎的柳志影激動地表示:『我們要將這份榮譽化為動力,繼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添磚加瓦,讓民族團結之花在社區中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