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呈現出新氣象、開創了新局面。一個個文化遺產從傳統到現代,連接歷史與未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生動文化名片。央視網《聯播+》欄目特推出『薪火相傳』系列策劃,從文化傳承中感受中華文脈底蘊。
聯播+『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服飾被喻為穿在身上的歷史文化,我國則素有『衣冠王國』美稱。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傳統服飾反映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風情、社會風貌和審美觀念,也塑造著我國的國家形象。新時代以來,傳統服飾的興起彰顯著人們對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強。
漢服,又稱華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近年來,漢服『出圈』成為備受矚目的文化現象,古都西安熱門景區內年輕女游客們『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貴妃」』的裝扮早已成為常態。
2020年4月22日,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在一家傳統服飾店內,總書記親切地向大家問好,並關切詢問店裡的衣服是不是原創的?是哪個朝代的?有沒有來源?總書記還鼓勵店主:『好好加油。』
『總書記問的問題非常專業。』一直鍾情於傳統服飾的80後店主尤園園感慨道,總書記問的這些問題、說的這些話,都是對咱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肯定。
中華傳統服飾猶如一條文化紐帶,一頭承接歷史,一頭連接當下。總書記不僅關心傳統服飾的傳承發展,還多次在外交場合身著傳統服飾,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2014年3月,正在荷蘭訪問的習近平主席身著中式服裝出席荷蘭國王舉行的盛大國宴。次月,習主席在比利時再次身著『中國風』禮服亮相。
當時外媒普遍認為,習主席的『中國風』禮服正是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自信增強的體現。
同年11月,習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為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舉行歡迎晚宴。與會嘉賓身穿特色中式服裝亮相『水立方』,留下了具有濃郁『中國風』的合影,全世界為之眼前一亮。
中方為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准備的特色中式服裝中的立領、對開襟、連肩袖、提花萬字紋、海水江崖紋、宋錦、漳緞等傳統服飾元素,不僅傳達了『多元美好、開放包容』的理念,也寄托著21個經濟體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產生了更直觀的認知。
傳統服飾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扇窗。正如習主席在APEC歡迎宴會上的致辭所說:『剛纔我在門口迎接大家,看到各位都穿上中國式服裝,既充滿了中國傳統元素,又體現了現代氣息,讓我們更感親近。』
拿著風車穿著馬面裙的小女孩在廣州的花市上開心奔跑。
有形的服飾折射的是無形的精神力量。作為衣冠大國,我國的傳統服飾在兼容並蓄中融合發展,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等與傳統服飾相關的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宋錦織造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等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今,曾為古代中國贏得『衣冠王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等諸多美譽的漢服正在悄然復興。馬面裙、披風、旗袍等傳統服飾不斷湧動『新國潮』,傳統服飾元素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等專業舞臺,頻頻引發關注。以中國傳統服飾為代表的『新中式』美學受到年輕人青睞。傳統服飾內在的文化精神和東方意蘊煥發出新光彩,成為增強青年一代文化自信的基石。
『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服章之美,不僅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美德修養和人文精神,更傳承中華民族作為禮儀之邦的審美品位和人文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