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網媒聯播

學習《決定》每日問答?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需要把握哪些重點

時間:2024-10-12 14:00:51  來源:新華社  作者: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這為我們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10多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目前,中國已經與150多個共建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相繼開展了數千個務實合作項目,全方位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從硬聯通擴展到軟聯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闢了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了新平臺。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紮實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行穩致遠。要著力抓好以下5項工作任務。

  第一,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深化與重點共建國家在能源、交通、通信等領域基礎設施合作,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布局,深化設施聯通。加強與共建國家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接,充分考慮共建國家政府、地方和民眾多方利益和關切,統籌打造鐵路、港口、機場以及『絲路海運』、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標志性工程。深化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落實好境外項目風險防控政策體系,保障項目和人員安全。

  第二,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共同培育創新增長動力,拓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綠色能源、先進制造等領域合作空間。共同營造開放創新生態,促進知識、技術、人纔等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共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反對知識封鎖和人為擴大科技鴻溝。推動落實《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呼吁各國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提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第三,促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堅持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標准建設更多生態環境友好型項目,鼓勵企業開展綠色基建、能源、交通等領域合作。積極商簽投資合作備忘錄,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轉型。加大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支持,建設光伏產業對話交流機制和綠色低碳專家網絡。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到2030年為伙伴國開展10萬人次培訓。

  第四,開展『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深化與共建國家在智慧城市、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支持共建國家發展數字經濟,擴大『絲路電商』全球布局,夯實上合、中阿等電商合作機制,深化與東盟電商合作,推進『中非數字創新伙伴計劃』。發揮好絲路基金的金融支持作用,聚焦環保、農業、綠色能源、衛生、教育、減貧等領域,高效組織『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項目實施,做優做強『菌草』、魯班工坊、『光明行』等品牌項目,推動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成果落地。

  第五,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推動建設更多貿易暢通、投資合作、服務貿易等雙邊經貿合作機制,運籌好經貿聯委會、貿易暢通工作組、投資合作工作組、中非合作論壇、『中國-中亞五國』經貿部長會、中國-海合會6+1經貿部長會等機制。推動與共建國家一道,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充分發揮已有的各類合作平臺作用,推動建立適合共建國家需求特點的技術、標准和規則。繼續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加強與共建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合作,促進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多邊合作平臺建設,積極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治理機制建設。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