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文化中國行?肖克庭院 中央大街面包石從這裡鋪開

時間:2024-10-16 08:2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黑龍江日報訊 佔地千餘平方米的庭院內,不僅能尋到百年老街發展的印記、體驗場景式銷售的樂趣,還有老街面包石起源等歷史可挖掘,這裡就是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中央大街50號的肖克庭院。不久前,完成外立面改造的肖克庭院剛面向公眾開放,便迅速走紅,市民和游客紛至沓來,沈浸式探訪這座有故事的庭院。

  推開厚重的鐵藝雕花大門,面包石鋪就的小路延伸向前,狹長的通道兩側精致的歐式店鋪林立,讓人目不暇接,穿過通道,極具衝擊力的庭院場景赫然呈現,恍惚間,猶如一腳踏回百年前。院內的建築群以紅、綠、黃作為底色,跳躍但不突兀,增添了幾分年代感。建築的牆體上有著各式的手繪涂鴉、復古牌匾,元素的堆疊不顯雜亂,反而時尚感滿滿。高大的郵筒、印花的咖啡壺、錯落的柵欄,讓庭院裡的一切看似隨意,細品卻又暗藏心意。

  坐在長椅上,微風拂過,肖克庭院項目投資人焦穎濤向記者娓娓道來庭院的歷史以及設計打造的過程。『2020年,在中央大街舉行的招商引資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了中央大街50號這座庭院。』焦穎濤說,『始建於1910年的庭院,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分為前樓、後樓,均為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其中,前樓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建築;後樓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築。1917年,建築開始被利用進行經營活動,先後歷經了中華懋業銀行、金城銀行及大興公司三個歷史時期,徐志摩等眾多歷史名人曾與50號院結下不解之緣。』

  『庭院的開發分為清理、加固、外立面改造三輪進行,第一輪清理維護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了庭院的「寶藏」。』焦穎濤聲情並茂地還原起當時的場景,『由於庭院多年無人使用,當時僅地面上沈積的泥土就達近半米高,在清理過程中,逐漸露出的石磚讓我們激動不已,經過專家論證,庭院裡的石磚正是面包石。』焦穎濤說:『通過翻閱大量史料,我們了解到,1917年左右,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來到哈爾濱。1919年,他租住在該庭院。1924年,他被聘請為中央大街修路工程總工程師。為選擇適合鋪路的材料,肖克在庭院內的地面進行了多種嘗試,並在友人的啟發下,在庭院內鋪設了形似面包上寬下窄的石頭,這種石頭不僅美觀,而且獨特的結構楔入地下更為牢固,最終面包石被確定為中央大街修路工程中的鋪路石。』焦穎濤說,為了紀念這位工程師,中央大街50號庭院被命名為肖克庭院。

  梅金面包、桑托斯咖啡、阿紮多夫斯基糖果……指著牆體上嵌著的各種牌匾,焦穎濤告訴記者:『這些店鋪都曾活躍在中央大街。我們計劃對這些店鋪進行復刻,並以場景式的銷售增強游客體驗感。』焦穎濤進一步解釋道,場景式銷售不僅是店鋪樣式的復原,還要將所售的商品以及銷售人員的服裝、飾品等全部還原。『煙囪面包是我們場景式銷售的一種嘗試,其受歡迎程度堅定了我們繼續拓展的信心。』焦穎濤說,目前,店鋪室內的裝飾正在進行,服裝等也在設計制作中,庭院內的場景式銷售近期能與市民和游客見面。『我們還計劃引入炸蝗魚、滾雪球等特色美食,讓人們走進庭院不僅有得看、更有得嘗。』

  『庭院8月初開放以來,粗略統計,日最高峰達12000餘人。相信隨著庭院功能的不斷完善,這裡將成為百年老街上的打卡熱門地。』焦穎濤對庭院的前景充滿信心。

  采訪過程中,前來探訪庭院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邊觀賞邊贊嘆仿佛走入時光隧道,在繾綣流連中,在這座蘊含城市記憶的庭院裡留下一段段難忘的回憶。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