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收獲在金秋?科技昇級 產量『晉級』

時間:2024-10-16 08:34: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

  全國每九碗飯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今年,黑龍江堅持發展科技農業,給中國飯碗裡增糧。眼下,多地傳來喜訊,水稻、大豆、玉米產量接連刷新當地歷史紀錄。

  劉輝巨農合作社是巴彥縣開展托管服務面積最大的社會化組織,托管面積達到12萬畝。金秋時節,合作社玉米的單產摸到了高產量。黑龍江的玉米平均畝產在1千斤左右,劉輝巨農種植合作社的玉米單產卻實現了翻番。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錢春榮:『引入了玉米秸稈覆蓋還田條帶耕作技術和秸稈高速滅茬耙碎混還田技術,土壤越種越肥了。』

  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劉輝巨農合作社的玉米田畝種植密度最高可達6000株,比農戶采用的種植方式高了2500株,而且株株壯實。

  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輝:『提單產靠的是啥?靠良種、良田、良機、良技結合起來纔能高產,我們以後要做全能型農民!』

  劉輝巨農合作社在科技增糧上蹚出了新路子。前幾天,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農民和農業專家齊聚合作社的高產玉米地塊,學習先進經驗。

  富錦市玉米種植戶段宏君:『劉輝能把思想改變,能實行托管,從零化成整,有先進的技術讓地增產增收。老百姓要看利潤,利潤從哪來,就得從糧食增產增收上來。』

  這幾天,樺川縣益民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水稻正在收獲。雖然今年當地積溫整體偏低,但合作社運用先進的測土配方技術,讓水稻的產量冒了尖兒,畝產接近1300斤!

  樺川縣益民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卞海濤:『現在一看產量,我們樂了,13000多畝地,跟去年比多了好幾百噸。』

  樺川縣益民現代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負責人李永春:『稻穗比每年大多了,收割機走不了多遠就感覺車斗裝滿了,今年絕對掙錢了!』

  科技增糧的效果有目共睹,這讓當地一直舉棋不定的水稻種植戶們徹底信服了科技的力量,紛紛來跟合作社討教起高產的『秘籍』。

  樺川縣水稻種植戶任鵬遠:『之前產量就是漲不過人家,羡慕但是不甘心,還得向人家學習,還得是科學種田。』

  眼下,全省多個糧食主產區捷報頻傳。在黑龍江省『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田間測產觀摩會上,嫩江市的這片千畝大豆示范田就創下了單產紀錄。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趙同科:『應用田塊折合畝產257.48公斤,比對照組折合畝產233.93公斤,增產10.06%。』

  第五積溫區積溫低,大豆奪高產並不容易。今年,這裡的示范田應用李培武院士和團隊歷經20多年研究取得的最新技術成果,讓大豆大幅增產成為可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黑龍江的大豆面積佔全國的48%左右,如果我們在黑龍江黑土地上廣泛推廣應用這項技術,大面積能夠增產10%以上,那就相當於我們在不增加耕地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了700萬畝大豆的生產面積,所以應用的前景非常廣闊。』

  截至2023年底,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3%,超過全國7.1個百分點。今年,全省各地通過財政支持、科技護航、金融助力,結合良種良技良法確保了豐產豐收。據農情調度,截至10月14日,全省農作物已收獲超一億五千萬畝,總收獲進度超六成。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