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開源』這個詞越來越火,開源AI大模型、開源數據庫、開源框架、開源硬件等新詞匯層出不窮。那麼到底什麼是『開源』呢,是『開源節流』中的『開源』嗎?
非也,今天我們要聊的『開源』是指源代碼可以被訪問或獲取,感興趣的人都能查看、修改和分發其中的代碼。
打個比方,也許每個『吃貨』都有在家燒制『種草』餐廳招牌菜的心願,要是能根據自己的口味『定制』風味,那就更棒了!
如果招牌菜的菜譜是『開源』的,也就是公開分享的,那麼烹調工序中的所有細節都將一清二楚,在此基礎上嘗試新風味也不是難事,足不出戶就能當『大廚』。
簡單類比,烹調菜餚的關鍵是菜譜,軟件研發的關鍵就是源代碼。通過『開源』,我們得以打開前沿技術的『黑盒子』,讓新一代信息技術更高效地賦能千行百業。
『開源』: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技術大神
也許,你在Linux、安卓、鴻蒙的相關介紹中聽過『開源軟件』『開源系統』等名詞與『開源軟件』相對的是『閉源軟件』,其代碼是封閉的,只有軟件開發者有權限看到、修改源代碼。
『開源』思想的誕生,是計算機發展史中極具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一頁,是科技自由與技術平權思想的延伸。代表人物有發起了自由軟件運動的Richard Stallman、創建Linux操作系統內核的Linus Torvalds等,他們的努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前沿技術創新的進程中,成為技術大神。
就像一滴顏料滴入水中,從20世紀70年代走來,『開源』已不再是軟件行業的專屬,正在孵化出『五顏六色』的信息技術應用。『開源』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腦科學、智能駕駛、機器人、工業軟件等新賽道不斷深化,並逐步拓展到經濟、文化、生態、教育等多領域。
眾人拾柴火焰高,本質上,『開源』是一種開放、共享、協同的創新協作模式。不只有『開源軟件』,還有設計資料(如電路圖、原理圖、PCB布局等)被開放自由使用的『開源硬件』,更有圍繞開源項目(包括開源軟件、開源硬件或其他類型的開源項目)形成的,由貢獻者、用戶和愛好者組成的『開源社區』。
相信很多人在初步了解『開源』的含義後,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開源』是不是一群開發者『無償分享,用愛發電』?如何保證開源項目可持續發展?
『開源』:持續做大技術儲備和科技創新的蛋糕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開源』的研發模式中,核心原因還是『開源』能夠降低產業成本,不斷做大蛋糕。
與現實中創業的過程類似,三五愛好者出於興趣開發早期的開源項目代碼,出現功能不完善、有隱藏bug、缺乏說明文檔等問題是常有的。但一個好的開源項目一定是立足某個有獨特價值的問題,這將不斷吸引有相同興趣的開發者加入項目的開發與維護,成為開源項目成長的內驅動力。
隨著貢獻者的累積和核心開發人員的努力,開源項目在推出正式版後,將具有十分龐大的代碼庫、邏輯清晰的說明文檔、較為穩定的運行環境,項目將有越來越多的重度用戶,該領域的開發人纔也聚集到項目中,從而形成正向的產業生態循環。
可見,一個開源項目的初期投入相較企業研發成本是微乎其微的,但卻有孕育未來前沿科技和創新的巨大潛力。一系列數據可見一斑——
目前,全球97%的軟件開發者和99%的企業使用開源軟件,70%以上的新立項軟件項目采用開源模式。據統計,如果沒有開源軟件,企業研發成本將是現在的3.5倍。
此外,一個成功的開源項目將自帶成功的產業生態,這使得開源標准成為行業標准的阻力更小,將創新的解決方案、場景資源融入企業研發過程也更加容易。
開源不僅包含技術實踐,更孕育出很多成熟的商業模式。舉個例子,智能手機市場,相比苹果,安卓就是憑借開源戰略實現了市場份額的領先。
而對於持續參與開源項目建設的核心開發者們,每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開源項目都像個人技術成長過程中的『裡程碑』『紀念章』,是寶貴的人生經歷與聲望積累。
『開源』的好處都有啥
開源降低創新門檻,讓更多貢獻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參與前沿領域的創新。
開源集合產業智慧,讓所有人的智慧貢獻可以累積、共享,促進傳統產業快速吸收已有成果,避免『重復造輪子』。
開源促進人纔聚集,『興趣是創新的不竭源泉』,開源項目就像磁石,將具有相同興趣和理念的開發者自發聚在一起,讓彼此思想交流碰撞,不斷產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開源』:我國加快開源事業發展布局
開源操作系統Linux、開源AI大模型Llama、深度學習開發框架PyTorch……眾多成功開源項目已經證明,以『開源』為牽引,持續激發產業生機與創新活力,其價值已遠遠超出技術本身,甚至成為主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優勢。
時不我待,我國開源事業雖然『年輕』但朝氣蓬勃!其中,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是致力於推動全球開源事業發展的非營利機構,於2020年6月在北京成立。
以開發者為本的開源項目孵化平臺、科技公益性服務機構,這是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定位。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基金會孕育了一系列蓬勃發展、名聲響亮的開源項目——OpenHarmony(開源鴻蒙)、openEuler(開源歐拉)、openKylin(開放麒麟)、OpenTenBase等,正在凝聚起越來越龐大的產業力量,投入到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的開源浪潮中。
簡而言之,開源就是構建生態。作為我國唯一一家國家級開源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致力於推進開源項目、開源生態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在全球開源事業中的名片。
來看這組數據——
我國開源參與者數量、增長速度均位居世界前列;
openEuler(開源歐拉)社區匯聚貢獻者2萬餘人,用戶數量超過350萬;
OpenHarmony(開源鴻蒙)項目吸引340餘家生態單位共建,搭載設備數量超過9億臺;
木蘭開源許可協議實現國際通用……
隨著AI時代的到來,開源已經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我們都是開源的受益者。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組織、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開源、貢獻開源、回饋開源,為開源生態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