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收獲在金秋?奮『豆』有『稻』 『玉』見金秋

時間:2024-10-21 07:51:2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深秋時節,在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廣袤田野間,收割機轟鳴,一片繁忙景象。各地搶抓晴好天氣,合理調配機具力量,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推進秋收生產工作。目前,全省秋收已超8成。

  這幾天,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的示范田裡格外熱鬧,科研院所、生產企業、農技專家共同對大豆新品系『東生1042』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

  大豆測產專家胡喜平:『實收測產結果是籽粒折合成標准含水量13.0%後,理論畝產331.2公斤。』

  海倫市聯發鎮百發村農民張革義:『黃豆今年長得非常好,四粒豆莢非常多,沒有癟莢子。』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李艷華:『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大家是有共識的。好的品種纔有好的產量。』

  近年來,海倫市大豆優良品種推廣應用達到90%以上,已經有21個東生系列大豆品種得到審定推廣。

  好種育好糧,良法增產量。在勃利縣三興村,這裡的玉米產量同樣喜人。

  勃利縣王君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玉武:『非常高產!一公頃17噸糧食。』

  每公頃土地產糧17噸,折合成畝產已經接近2300斤,能獲得如此高的玉米單產,是因為合作社采用了『豆米豆』的方式種植,也就是玉米和大豆套種。

  勃利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艷玲:『我們原來在一畝地上種4000株玉米,但是我們現在在同樣的玉米地上又增加了大豆,通過套種增加了玉米的通風透光,就能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我們這塊地上還能偏得大豆的產量。』

  套種的模式讓玉米穗大飽滿,一噴多促的技術還節約了管理成本,套種的大豆畝產也能達到將近400斤,農民收入隨之水漲船高。

  勃利縣玉米種植戶任明臣:『一小畝增加收入100到150元,這是最低最低的了,每晌地可以增加2000塊錢。』

  勃利縣三興村黨支部書記韓紅彬:『「豆米豆」的這種種植方式我們全村現在有4000畝,達到增收20%,明年我們准備繼續增加套種,土地面積達到1萬畝,這樣的話增加創收就還能達到10%往上的提昇。』

  金秋的黑土地上,到處是豐收的喜悅,在泰來縣江橋鎮的水稻田裡,農機手們開足馬力,收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

  泰來縣江橋鎮寶隆村農民黃士超:『我今年種了300多畝地水稻,我們兩臺收割機、5臺拖拉機同時工作,基本上3天左右就能夠收割完畢,我這個屬於訂單農業,收完了直接就送米廠加工了。』

  今年,泰來縣種植水稻170萬畝,預計全縣水稻平均畝產650公斤,超全省平均水平一百多公斤。通過秋整地、大面積推廣大馬力農機具、側深施肥等科學作業方式,今年全縣水稻預計增產1.5萬噸。

  最新農情調度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全省農作物已收獲近兩億畝。其中糧食作物已收獲1億9千萬畝。全省秋收進度已超8成。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