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專欄,一起來看哈爾濱工業大學發揮航天第一校『尖兵』作用和科技創新資源富集優勢,推動優質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市場,培育生成更多專精特新高科技企業。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靈巧手研發項目組,科研人員正在對這款靈巧手進行柔順控制算法的調試。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李汪洋:『我們的皮膚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傳感器,它可以感知到外界這種非常細微的刺激。但機器人它本身如果只有機械結構的話,它是做不到這個功能的,所以就需要去給機械手,賦予它感知外界環境的能力。』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祁樂:『在每根手指的每個關節上都加裝了力傳感器,使得它的每個關節都可以表現出可控的柔順性。相當於我們可以在抓握雞蛋的時候,既不把雞蛋抓碎,也不會損傷自己的手,實現類人的柔順抓取。』
這款靈巧手不但功能領先,在重量和尺寸上也做到了業內領先。現在項目已經入駐哈工大先研院,並完成了技術孵化。團隊計劃從機器人靈巧手逐步拓展到機器人靈巧臂、機器人靈巧下肢,實現人形機器人全站的基礎研發和產品研發。讓它們走進工廠、特種場景,甚至走向航天領域,在危險環境中完成靈巧作業。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等離子體推進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劉輝、魏立秋教授正帶領團隊測試調整推進器。這款產品,主要為衛星上天後在軌的姿態調整、軌道轉移提供動力,實現『螞蟻扛大象』的奇跡作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魏立秋:『我們可以理解為汽車的單位油耗會更低,所有的燃料實際上都是通過火箭,帶到空間中去,它的比衝比較高,就大幅提高整個衛星的有效載荷,就相當於說衛星可以帶更少的燃料,帶更多有用的東西。』
作為第一批入駐先研院的企業,團隊注冊成立了公司。目前,企業已取得第一批風投資金2000萬元。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輝:『通過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能夠給我們對接社會的各種資源,對接相應的服務機構,讓我們的產品能夠更快地走向市場,更好地來回饋社會。』
為助力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哈爾濱新區專門規劃了26萬平方米的場地,用於建設『中國星谷』『智能機器人島』等園區,解決了先研院企業產業化廠房需求。哈爾濱市也騰出原哈爾濱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先研院提供1.67萬平方米的使用空間。
哈爾濱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轉化處處長宋小磊:『可以滿足1000多人辦公需求,距離哈工大科學園直線距離僅有400米,哈工大師生步行五分鍾就可到達,按照工大先研院的需求進行了裝修改造和辦公家具采購,僅用了40天就完成了裝修改造工程。
作為環哈工大創新創業生態圈的重要承載區和起步區,哈工大先研院圍繞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和未來產業領域的產業集群,開展全過程的成果轉化服務。目前,已舉辦規模化路演20多場,培育技術經紀人40多名,吸納入駐企業20家,2024年新生成企業10家,形成了以霍爾電推進、新體制遙感衛星為代表的商業航天集群,同時也形成了以人形機器人靈巧手等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叢菲:『通過鏈接資源和撬動投資,對所有的企業進行全過程的成長性服務。我們將繼續提供這種源源不斷的科技和成果供給,讓更多的哈工大優質成果能夠快速地落地龍江、賦能龍江,為黑龍江的科技成果轉化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