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事關『雙11』消費!重要提示

時間:2024-10-22 15:27:16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

  11月11日雖然還未到來,但各大電商平臺已陸續拉開了『雙11』網購促銷的帷幕。近年來,面對網絡空間的海量信息,『第三方測評』成為消費者網購決策的參考,許多人養成了『買前看「測評」』的消費習慣。與此同時,不少消費者也因『跑偏』『變味』的『第三方測評』而踩過坑,為幫助廣大消費者理性看待互聯網促銷活動和商品測評類營銷信息,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

  理性審視消費需求

  切勿迷信『種草』流量

  針對某些主播、博主推出的各類『測評紅黑榜』『必備好物清單』『避雷清單』等,應當多平臺、多渠道進行比較,客觀理性看待各類測評榜單和測評內容;針對『第三方測評』主播、博主提供的引流優惠信息,特別是所謂『無腦購入』『家人們放心衝』等具有強烈情緒和引導性質的標題、口號時,消費者更應保持清醒,聚焦自己和家人的真實需要,不迷信『流量』,不盡信『流量』。

  關注主體口碑信用

  以便維權追責有的放矢

  不少『第三方測評』賬號本身就經不起測評,許多是不能承擔責任的自然人,讓輕信『第三方測評』的消費者在情感上受挫,在消費維權上也面臨難題。因此,消費者在瀏覽相關測評信息時,對於評論吐槽意見較多、帶貨推銷傾向明顯甚至有失公允的,要及時搜索查證、自覺遠離;針對偷換測評概念、測評結果自相矛盾等涉嫌誤導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可保留證據向相關互聯網平臺和有關部門進行投訴舉報,依法主張自身權益。

  留意宣稱測評方法

  避免『誠意』變『套路』

  一些『第三方測評』賬號披露的測評過程全靠主觀評價,缺乏科學的測評方法,無法提供真實可信的實驗憑證;一些博主、主播的點評話術充斥著『必入』『智商稅』『誰買誰後悔』『錯過等一年』等詞句,看似情真意切,其實套路深沈,不僅誤導消費者,有些還涉嫌不正當競爭或商業詆毀。消費者在瀏覽有關『第三方測評』信息和推薦產品時,要留意查驗有關測評項目是否合理,測評信息或數據來源標注是否清晰,相關數據結論有無常識性錯誤或邏輯謬誤,還可以翻閱查驗該賬號作者往期成果、點贊情況和網友評論留言,綜合比較信息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當心概念營銷變味

  警惕『跑偏』的『第三方測評』

  部分『第三方測評』賬號在經營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公正客觀和經營盈利的關系,為了商業利益變身流量代言人,以『科普』『分享』為名行『營銷』『帶貨』之實,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還有少數博主、主播和經營者偷換檢驗檢測指標項目概念或虛假展示檢驗檢測報告,更有甚者直接偽造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推銷涉嫌價高質次的仿冒、偽劣商品,一經查實均須承擔相應法律後果。

  中消協敦促各『第三方測評』營銷主體應恪守公平、誠信原則,為消費者呈現真實、有效、可信的消費參考信息。中消協建議有關網購平臺和互聯網內容平臺切實築牢平臺監管、服務規則,壓實平臺內有關經營者主體責任,督促做好亮證、亮照、亮規則、亮承諾,進一步完善檢驗檢測報告適用和查驗規則,幫助公眾更加方便、快捷、精准識別各類消費信息和營銷內容,讓廣大消費者舒心消費,提振消費信心。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