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豐收時節。龍江大地盡染金黃。一望無際的農田,轟鳴不息的農機,忙忙碌碌的農人,組成一幅壯美的豐收圖。
在哈爾濱市雙城區的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社的玉米種植基地,大型籽粒收割機正在作業,兩米多高的玉米連稈帶穗被一起吞進機器肚裡,一下子就能變成金燦燦的玉米籽粒,從摘棒到脫粒,一氣呵成,粉碎後的秸稈也能直接還田。
黑龍江省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社經理王顯東:『棒收的時候特別麻煩,沒走多遠小車就滿了,回家還要晾曬、脫粒。現在一次性完成,提高了效率,中間沒有任何損耗。』
強大的農機軍團,是鏵鎰合作社的招牌。今年春天,合作社不到40人的團隊,只用半個多月就種完了十幾萬畝玉米。現在,八九臺籽粒收割機也能夠穩穩『拿捏』秋收。
黑龍江省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社副理事長杜偉:『今年收成很不錯,最高能達到每畝2500斤,耕、種、防、收四個環節都利用現代大型機械。我們平均四年到五年就會更換一批最先進的農機,省時還省錢。』
玉米收成好,離不開良機,更離不開良法。大壟雙行密植能增加苗數、保證通風,水肥一體化滴灌能隨時補水補肥,產量自然有保證。在肇東市向陽鄉巨成村,全村九千多畝土地也都因此受益。
肇東市向陽鄉巨成村農民姚憲波:『豐收了能不高興嘛!去年一畝地打一千六七百斤糧食,今年尋思能打兩千斤就挺好了,結果都能打兩千二三百斤,太高興了!』
改大壟雙行需要更換農機,安裝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也需要資金,對個人來說成本高不劃算。今年,在巨成村黨支部的組織下,全村農民將土地入股了村集體合作社,統一管理。土地連片後,還被納入到玉米單產提昇工程示范區。
肇東市向陽鄉黨委書記李雪婷:『巨成村今年的增產經驗主要是以良制帶動良法,明年我們准備把巨成村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全鄉,從五良融合發力,實現更多的噸糧田。明年准備增加更多的機械力量,成立農機合作社,用籽粒收割機來提昇收割效率。』
在佳木斯市郊區,大豆、水稻、玉米迎來了豐收季,大型機械在田間穿梭不停,收割、整地、秸稈打包有條不紊推進。通過深翻作業,旋轉犁過後,黑土地暢快呼吸,蓄能增效,為明年春耕做足准備。
佳木斯市郊區望江鎮副鎮長王炳輝:『從收秸稈到利用秸稈都是機械化,以農機大戶、種植大戶為抓手帶動百姓機械化作業。』
為了保證秋收進度和效率,當地比去年提前近一周時間進行秋收,穩步推進確保顆粒歸倉。郊區全區糧食作物應收面積130多萬畝,截至目前已收獲超過8成,按計劃在本月25日之前全面完成秋收任務。
佳木斯市郊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徐永傑:『重點在「耕、種、管、收」四個環節開展新技術推廣服務。今年我們郊區「五長」大豆示范田,每公頃產量8526斤,創造了郊區大豆單產新紀錄。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單產水平較去年都有提高。』
最新農情調度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全省農作物已收獲2.06億畝。其中糧食作物已收獲2.01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