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今年,黑龍江省持續推動侵蝕溝治理、大中型灌區建設以及水利配套改造工程建設,為全省連續取得糧食豐產豐收保駕護航。
在湯原縣引湯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進行主乾渠U型槽混凝土澆築工作。大型吊車和混凝土澆築車輛伸出一條條長手臂,把物料運送到水渠底部,工人抓緊施工,確保來年灌溉的順利進行。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張洋洋:『我們已經上了吊車15臺、泵車10臺、罐車50臺左右,施工人員有200人左右,采用24小時施工雙班倒,預計在11月底之前完成。』
引湯工程,就是把湯旺河水引入農田。項目始建於1958年,被譽為龍江大地的『紅旗渠』。今年,湯原縣對上爭取投資10多億元,其中國債資金超8億元,改造乾、支渠7條,改造長度80多公裡。
湯原縣引湯灌區項目技術負責人徐明革:『建成後,引湯項目將會跨越8個鄉鎮、3個國營農場,惠及6.2萬人,從現在的有效灌溉面積20萬畝,達到40.24萬畝規劃面積,灌溉系數由原來的0.56增大到0.60。』
灌溉系數是灌區有效利用水資源的重要指標,屆時可實現節水量1600萬平方米,增加糧食產量超4000萬公斤。
在七臺河勃利縣,涉及到5萬畝水稻的灌區水閘也正在加快維修。
今年的6月份,倭肯河出現了洪水,把閘口旁邊的護岸和消力池都衝毀了。進入了枯水期,施工進度按下了快進鍵,50多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澆築工作一刻不停。
勃利縣水庫保護站副站長林志遠:『在上凍之前,11月初,把主體工程所有的混凝土完成,冬季進行石籠護砌,確保明年的春季灌溉。』
在七臺河市新興區,侵蝕溝治理項目現場同樣一片火熱。
侵蝕溝被稱為黑土地上的『傷疤』,造成坡耕地黑土層變薄、有機質流失,並蠶食耕地,阻礙大型農機作業。今年,七臺河市共申請國債資金2.6億元,計劃實施11個侵蝕溝治理項目,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結合措施,治理侵蝕溝720條。
七臺河市水務局副局長劉思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93億元,投資完成率74%。秋收後,我們將繼續加大人力物力機械投入,全面搶抓工期,在年底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