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退休乾部丁奎:為孩子們圓夢就是我的夢想

時間:2024-10-31 08:27: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黑龍江日報訊 丁奎,一位退休老乾部,雖已年逾古稀,卻始終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扶貧濟困,助人為樂。

  退休後,他毫不猶豫地投身為『下一代』服務的事業中。從那一刻起,讓貧困家庭孩子『有學上、上好學、學有所成』便成為他心中沈甸甸的責任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累計為103名鄉村孩子解決了求學路上的各種困難,讓他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他用自己的堅持與付出,為貧困家庭孩子們點亮了希望之燈,照亮了他們的求學征途。

  圓夢之旅源自童年的遺憾

  73歲的丁奎,幼時家境貧寒,小學沒畢業便無奈輟學。

  17歲時投身軍旅,19歲光榮入黨。丁奎曾決心在部隊考軍校,以報國之志書寫青春華章,最終卻服從組織安排,退伍回鄉到軍馬場,繼續為保衛祖國貢獻力量。

  退伍後的丁奎從未放棄對知識的渴望,堅持自學,先後考取了大專和本科學歷,圓了自己的求學之夢。

  小時候讀書太少,一直是丁奎心中的隱痛。他直言:『見不得上不起學、讀不起書的孩子,那無助的眼神讓我感到揪心。』

  於是,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讀書,為他們圓夢,成了丁奎的執著追求。

  2009年,丁奎從嫩江市寶山鎮黨委副書記崗位退下來後,被返聘到科洛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任副主任。自此,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關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73歲的丁奎精神矍鑠,他堅定地說:『我的餘熱足夠為家鄉的孩子們圓上學夢!』

  『在助學過程中,聽到有人叫我「丁老師」,我感到特別開心特別有成就感!』

  您的工作內容都包括哪些呢?記者問丁奎。

  『我的工作內容可多了去了!』當過鄉鎮乾部的丁奎幽默地說:『我主管科洛鎮范圍內所有需要「關心」的孩子和上學困難的孩子;聯系民政局、醫保局、社保局、街道辦、志願者協會以及各個愛心社團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

  丁奎確實很忙,他整日穿梭於學校、家庭、相關職能部門、民生服務部門和公益社團之間,為困難家庭的孩子求助、奔走、呼吁。

  他毫不避諱地說:『我就是臉大不害臊,為孩子們的事我敢推門、敢張嘴、敢求人!』

  他說,為困難家庭孩子爭取資助不丟人,他是社保、民政、醫保等相關部門的常客。『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機構,看到我這麼大歲數還為了孩子們的事兒奔波,都很感動,都願意幫我。』

  入戶家訪傳遞溫暖與希望

  10月21日,嫩江市氣溫已降至零下,而司海洋家的小屋卻格外溫暖,與幾年前大不相同。

  進屋時,司海洋正盤腿坐在炕上,腿上放著筆記本電腦。如今已上大四的司海洋,品學兼優,上大學後擔任班長,還兼任學生會副主席。

  『孩子很爭氣,還沒畢業就和兩個同學合伙開辦了一家傳媒公司,掙不掙錢先不說,最起碼有正事兒!』說起這名自己資助的孩子,丁奎滿臉自豪。

  司海洋感慨地說:『從我上初中一年級一直到現在,我們這個家多虧了丁老師。看到丁老師這麼大年紀還在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奔走,我心裡很過意不去。我一定要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家庭,貢獻社會!』

  丁奎回憶道,當年他是通過學校認識了司海洋,又通過孩子了解了這個家庭。經家訪得知,司海洋生活在單親家庭,爸爸司艷國從外省遷入嫩江市科洛鎮科洛村,沒地、沒媳婦、沒收入,還患有重疾,不能參加體力勞動。『當時他家的房子都要塌了,那房子是花800元錢買的,可想而知條件有多差。』

  了解情況後,丁奎主動對接當地政府、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為司家爭取到翻蓋新房的機會,並落實了低保待遇。在丁奎的努力下,司家住進溫暖的小屋。

  像司海洋這樣得到丁奎幫助的孩子還有很多。

  王佳俊也是丁奎資助的對象,他家與司家同在一個村,相距不遠。此次家訪中得知,姐姐王佳玲今年大學畢業,決定先上班供弟弟上學,等弟弟畢業後再繼續考研。聽到這些,丁奎感到很欣慰。

  王佳俊的父母王金山和蘇桂傑是朴實厚道的農民。多年前,王金山因車禍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全落在妻子蘇桂傑一人身上,日子過得入不敷出。得知王家的遭遇後,丁奎心急如焚:『我說啥也得幫這倆孩子完成學業!』從8年前開始,丁奎聯系各方力量資助這個家庭,幫助姐姐王佳玲完成學業後,又繼續幫助弟弟王佳俊。弟弟王佳俊也不負眾望,今年考上了重點高中,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送走了姐姐又迎來了弟弟!』嫩江市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副主任信大林高興地說,在丁奎的幫助下,王家一家人共同努力,家境逐步好轉,對未來充滿希望。

  『老丁就是我們關心下一代戰線上的一塊寶啊!我們關工委的工作在全省脫穎而出,老丁功不可沒!』

  15年來,通過丁奎的幫助,辛惠玲、周洋、劉春玲、姜順紅、宋欣雨等一大批困難家庭的孩子圓了上學夢。有的考上了公務員,有的被招聘到大公司,有的當上了老板,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改變著家庭,奉獻著社會,傳承著愛與奉獻的精神力量。

  攜手共進帶動更多人傳遞愛心

  科洛鎮山河小學是丁奎重點關注的對象和聯系點。

  資助貧困家庭學生、開辦節約超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參加少先隊活動,丁奎在這裡找到了『發揮餘熱』的舞臺。

  『我和丁叔認識10年了,是關心下一代的共同事業讓我們走到了一起。』校長李群介紹,山河小學與以丁奎為代表的科洛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形成了結對共建關系。

  10多年來,山河小學的愛國教育從未間斷。『每周二下午是紅色故事會,看丁叔撰寫的紅色書籍,聽他講紅色故事;每周五下午是非遺項目麥秸畫創作活動,其中重要內容是紅色元素的麥秸畫設計與制作。』

  在丁奎的引導下,山河小學麥秸畫創作融入了『天安門』『長城』等元素的愛國主題,生動再現了龍江兒女『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壯志情懷。

  山河小學少先隊輔導員李家強說,丁老把科洛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湧現出的英雄故事編寫成7萬多字的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叢書,作為教材講給青少年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熱愛家鄉教育。

  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丁奎還積極爭取各方力量和資金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受助學生50多人。

  15年來,丁奎總結出了一套救助特困生的經驗和做法,即兜底、對接、求助。兜底:每年春季深入校園和村屯摸底,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多方聽取意見,登記造冊,根據輕重緩急實施救助;對接:結合特困生分類情況與政府有關政策對接,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求助:通過多種渠道,登門拜訪,以情動人,調動社會組織、慈善機構和社會各界實施救助的積極性。

  『15年募集助學資金22.3萬元,老丁可真是不容易啊!』老伴郭玉梅笑著說:『為了孩子,老丁這麼大歲數還四處求人、到處化緣,所以我必須支持他!』在丁奎的帶動下,老伴郭玉梅也加入到助學的行列中。

  『每次下鄉家訪,我們老兩口都盡可能地調動女兒女婿或者晚輩跟隨,名義上是需要出車出力,需要照顧。其實,我倆就是要他們「入伙」。』郭玉梅說,兒女們自然領會他們的意圖,都努力配合,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在丁奎和郭玉梅老兩口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扶貧濟困、關心下一代成長的事業中來。

  15年來的無私奉獻,為丁奎贏來了肯定與尊重,鮮花和掌聲。他連續多年被評為黑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21年和2023年,丁奎和老伴郭玉梅分別榮獲了『光榮在黨50年』榮譽勛章。

  記者手記

  73歲的丁奎身材高大、精力充沛、十分健談,仿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15載春秋,寒來暑往,歲月悄然流逝,卻未能消磨丁奎的熱情。在助學這條路上,他樂此不疲。

  15年間,他奔波於鄉間小道,深入貧困家庭,了解孩子們的困苦,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為孩子們籌集學費、送去衣物,給予他們溫暖的心理輔導,丁奎事必躬親,無微不至。

  當老師是丁老年輕時的願望,雖然參軍後又讀了師范學校,但最終未能實現這個願望。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丁老終於實現了『當老師』的夢想。

  丁老告訴記者,小時候他家境困難,只讀了5年書就輟學了,14歲便到生產隊參加勞動。

  『我沒有讀過初中和高中,我的中專和大學是靠自學考取的。退休後,每當遇到貧困學生就想起當年的自己,我與老伴郭玉梅見不得困難孩子以及他們無助的眼神……』

  丁奎感慨道:『個人命運不濟,沒上好學、沒讀夠書,留下一些遺憾。但是,社會在發展、生活在改善,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我們節儉一點,把省下來的錢扶持貧困生,讓他們讀好書,成為國家有用之纔,這就彌補了我的童年遺憾!』

  『完成了孩子們的夢想,就是實現了我的夢想!』丁老深情地說。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