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重大任務作出系統部署,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橕。今年,我國克服局部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強化科技支橕,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昇行動,糧食產量邁上新臺階。
金秋時節的廣袤田野展現出一幅絢爛多彩的豐收畫卷。
全國秋糧收獲接近尾聲,又是一個豐收季!
今年已經豐收到手的夏糧產量是近9年增產最多的,早稻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560億斤以上,全年糧食產量預計將首次突破1.4萬億斤。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糧食生產,他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察實情、問農事,強調我國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今年春耕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糧食大省湖南,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備耕進展。他指出,要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糧食單產和品質提上去。
夏收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齊魯糧倉』山東省考察時提出,要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動實現糧食增產提質。秋收時節,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江淮糧倉』安徽,提出要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這是來之不易的豐收!
今年汛期,我國華南、長江中下游、黃淮海、東北地區相繼遭遇極端天氣,給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和影響。
來之不易的豐收背後,是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有力支橕。
今年中央財政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了全覆蓋,提高了小麥、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有效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今年,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接續實施玉米單產提昇工程,新啟動了大豆單產提昇工程,深入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昇行動,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預計單產對糧食增產的貢獻超過了七成。
今年,各地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間作套種,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比較多,對整體增產貢獻比較大。
內蒙古通遼市地處我國東北玉米帶的中心位置。不久前,這裡的玉米單產提昇百萬畝核心區完成收獲,由於連續六年推廣應用了玉米密植精准調控技術,萬畝片平均產量達到每畝1247.22公斤,刷新了全國糧食主產區萬畝單產紀錄。
來之不易的豐收背後,是一系列農村改革舉措的不斷深入。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今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二輪延包安徽、湖南、廣西3個省份試點,其他省份也在組織整縣、整鄉的試點。
今年,我國不斷完善高標准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大幅度提高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投入標准,已建成各類田間排灌渠道1000多萬公裡、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有了明顯提昇。
今年,越來越多的新質生產力向農業領域匯聚。我國推介發布了150個農業主導品種,打開了糧食增產的新空間。此外,農機裝備的提檔昇級也在助力糧食豐收。甘肅、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正在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聚力攻關大馬力農機和丘陵適用的小農機。今年秋收期間,越來越多像鮮食玉米收獲機、芝麻收獲機等『小眾農機』奔跑在田野上,全方位助力我國糧食生產。
秋冬種是來年農業生產的開始。眼下,冬小麥、冬油菜播種順利,正在夯實明年夏季糧油豐收基礎,持續築牢『大國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