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龍江地市

爭做大慶好網民 | 艾洪超:互聯網+新聞,講好大慶故事,傳播更多大慶好聲音

時間:2024-11-07 10:33:02  來源:網信大慶  作者:
艾洪超 大慶日報社移動媒體部副主任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從文字記者到出鏡主播,從微信公眾號到抖音、快手、視頻號……從事新聞工作20年來,哪裡能更快更好地講述大慶故事,他就紮根在哪裡,搭建『互聯網+新聞』平臺,以文字理性發聲,以鏡頭記錄美善,傳播更多大慶好聲音。他就是大慶日報社移動媒體部副主任艾洪超。

  搭建『互聯網+新聞』

  平臺讓新聞走到網友的指尖上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上衝浪已經成為廣大網民『指尖上的時光』。但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讓人『亂花迷眼』,難以過濾,甚至真假難辨。

  身逢互聯網大潮,是新聞人的榮幸,它讓新聞傳播效果呈現了幾何式增長。而激濁揚清、清朗網絡空間,更是每一名新聞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了滿足網友的需求,也為了在網絡上更好地講述大慶故事,紮牢媒體網絡陣地。從2016年起,艾洪超牽頭組建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及網站矩陣,向移動端發展比較領先的杭州、深圳等地媒體專家學習,按網絡平臺標題和排版特點,改變新聞報道的寫作方式,率先垂范,做媒體轉行的先行者,從一位紙媒記者,轉變成音頻、視頻、圖片處理、公眾號排版、公眾號寫作均能拿得起來的新媒體工作者。

  2018年初,為使微信公眾號平臺發揮合力,艾洪超又將微大慶、問政大慶、百湖早報、大慶網等公眾號進行整體包裝、定位區分,集中優勢,將大慶一天發生的好新聞『一網打盡』。

  『互聯網+新聞』平臺的矩陣式搭建,使微大慶、大慶日報等微信公眾號,成為廣大網友特別是大慶網友,了解大慶的主要渠道。有網友留言:每天在手機上看微大慶,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塑造『互聯網+新聞』發排機制

  做廣大網友的『及時雨』和『小可愛』

  2020年,疫情來襲。在這樣一個時期,任何一個跟疫情有關的信息,在網絡上的擴散都非常快。

  身為主流媒體,為更快更准確地傳遞疫情信息,為將枯燥的內容用新穎的方式傳播,艾洪超與團隊伙伴一起,利用『技術+人工』手段,設定『首發+搶發』機制,按照『精品+創新』模式,使『微大慶』等網絡平臺,成為宣傳報道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以及傳遞疫情消息的重要平臺。

  在整個疫情期間,以及未來的日子裡,這一『互聯網+新聞』的發布和排版機制,成為模板被其他媒體以及一些自媒體學習、使用。

  在這一機制下,微大慶公眾號快速、權威、准確的報道,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是市民獲取權威資訊的主要渠道,同時,報道的大慶各行各業重大成就,鼓舞士氣、鼓舞人心,新穎、精致的排版方式,受到了眾多市民的青睞。被市民親切地稱為:了解疫情信息的『及時雨』,了解大慶社會的『小可愛』。

  從2020年至今,『微大慶』粉絲從20萬增長至52萬,一躍成為大慶媒體第一號。

  艾洪超與團隊成員共同創作的《有一種戰『疫』力量叫今秋的菜,連夜支援給我的大慶老鄉》《全體大慶市:快來加入『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吧》《寫在2023年即將到來之時》《保衛大慶的時候到了》《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大慶白衣戰士出征湖北孝感!場面震憾又感動!》20多篇新媒體作品,獲得省市新聞獎。

  2020年8月,艾洪超在參加大慶市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昇級『互聯網+新聞』平臺模式

  上陣當主播與網友面對面

  俗話說,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擒蛟龍。在科技的加持下,隨著媒體的發展,抖音、快手、視頻號、小紅書、B站、今日頭條等越來越多的新平臺湧起,集聚了大量的網友關注並參與其中。

  哪裡有網友,哪裡就是媒體的陣地。適應新形式、開闢新平臺,找賽道、做文案,出鏡、錄制、剪輯,從幕後走到臺前,從運營再到主播,在這些時下火爆的新媒體平臺,艾洪超,又出發了……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