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項目建設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百姓福祉。全省各地全力搶抓工期,不斷推動項目建設提速,讓廣大群眾享受到更多項目建設成果。
11月13日,省重點項目雙鴨山市『引松入雙』供水工程(一期)項目竣工。項目正式運行後,將會進一步滿足雙鴨山市民和到雙鴨山投資的工業企業用水需求。
在『引松入雙』工程的淨水車間裡,遠在70公裡外的松花江水,流入這裡之後,經過絮凝、沈淀、過濾、臭氧消毒等7道工序,就能生產出符合標准的生活用水。
雙鴨山『引松入雙』供水工程供水范圍覆蓋集賢縣、尖山區、嶺東區、經開區『一縣三區』。這些地方生活用水規模達到每天8萬立方米,受水源地和地下水的限制,供水能力很難進一步提昇。『引松入雙』供水工程一期項目除了建設生活淨水廠,還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取水口、取水泵站、67公裡的配水管線以及建設一座日供水可達8.3萬立方米的工業淨水廠。新增加的水源地和提水管網不僅解決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難題,也為企業工業生產提供了用水保障。
雙鴨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發局局長侯翔超:『過去我們經開區工業用水主要依托於礦井疏乾水,僅能滿足我們當前的企業用水需要,無法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引松入雙」項目工程竣工以後,日供水能力達到了十萬噸每天,大大緩解了供水壓力,為我們中電工程、綠色甲醇與綠色航油及大連融科釩液流電池液等項目提供充足的供水保障。』
治理城市內澇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發展工程。眼下,一批城市防洪和內澇治理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
在哈爾濱市呼蘭區城市內澇治理系統化項目的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的是管道包封工作,與其它內澇項目不同的是,這裡的管道是建在了50公分的混凝土之上,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管道被雨水浸泡,使用年限從20年提昇至50年。
呼蘭城區內原有的排水系統是合流制管道系統,強降雨時,雨水混合污水大量湧入管道,極易出現積水內澇情況。而城市內澇治理系統化項目新建了15公裡雨水管線,實現雨水與污水分治,大大分散瞬時水量,減少積水。目前項目已完成總體工程量的80%,預計12月中旬完成主體施工,明年年底前全部完工。
在樺南縣前進路南段雨污分流項目的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正在緊張地工作當中。挖出的溝槽深度有5米多深,裡邊的雨水主管道已經全部鋪設完畢,即將進行水撼砂回填。
樺南縣城市排水中心副主任李仁明:『現在有6個標段同時在施工,我們對混凝土進行加注防凍劑和早強劑,對所有的檢查井進行保溫處理,保質保量的完成今年雨污分流項目的任務。』
樺南縣居民王剛:『我家就在這附近,下雨的時候,道上的水就會進到我家的院裡。現在政府進行了改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今年樺南縣加設雨水管線,城區雨污分流改造40多公裡,預計2025年全部實現雨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