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2日訊(梁淨 記者 許諾)隨著『?』一聲,38位『三無老人』的笑容在照片中被逐一定格。話家常、聊近況,為寒冷秋日帶來一抹青春暖意,這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青暖金暉』為老志願服務項目的日常縮影。
『青暖金暉』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組織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之一。十餘年裡,他們始終踐行『為老金暉』行動的宗旨,以『銀齡老人』為服務對象,以『青年師生』為主體力量,以『日常服務、暖心陪伴、情懷價值』為服務內容,先後與2個福利院、7個社區建立志願服務基地,形成『結對+接力』的服務機制,用『志願紅』守護『夕陽紅』。
『告別了站臺上母親飽含眼淚的目光,我踏上了奔馳的列車,去遠航。列車的轟鳴聲就是我出發的號角……』今年86歲的魏奶奶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年從北京離開母親,前往大慶參加石油會戰時有感而發。魏奶奶回憶,石油會戰的主戰場薩爾圖地處高寒地區,遍地荒原、沼澤和鹽鹼地,冬季長達7個月,最低氣溫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凍土層達2米厚。『只有頭頂的一片青天與腳下的無垠荒原,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用二十年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挖出了『黑黃金』,從無到有地把大慶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建設了起來。志願者走訪了參與石油會戰的10位老人,了解了他們的故事,經過三個月的采訪、排版、修改、審核,完成了3萬字的口述實錄《百年芳華》。當老人看見《百年芳華》時,激動地向志願者表達感謝:『看到自己的經歷和故事記錄成冊,感覺我記憶中的場景都變得鮮活起來。』
志願服務隊通過走訪關愛老同志、聆聽抗戰歷史、整理革命故事等方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血脈,多次邀請老兵走進學校開展『講述紅色故事·重溫紅色記憶』宣講活動,學生黨員志願者與老黨員通過結對形式,『青絲銀發』共話『黨』語,實現『青老』兩代人的雙向奔赴,讓紅色基因代際相傳。
『青暖金暉』志願服務項目還打造了『暖陽服務』,讓銀發生活熱辣滾燙。『暖陽服務』聚焦老人多元化需求,從日常照料、興趣延伸、價值實現三方面開展活動。志願者通過智享晚年、愛心義剪、定格微笑等開展日常服務;在傳統節日,通過制作花燈、編五彩繩,與老人共同體驗民俗文化;以文藝匯演、知識講座、書法繪畫、圖書閱覽等形式,滿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老人為團隊送上了錦旗和感謝信,在信中,老人這樣寫道:『看到這些孩子像我的孩子們一樣照顧我,我非常喜歡他們,也很感謝他們!』
展望未來,『青暖金暉』志願服務項目將秉持初心,持續深懷敬老之心、傾注愛老之情,致力於在管理機制、資源整合、服務內容及服務形式等多個維度不斷提質昇級,力求實現從『有』向『優』的跨越性轉變。在此堅實基礎上,繼續堅守『以老人為中心』的核心服務理念,勇於探索,敢於創新,不斷優化服務模式,拓寬服務范圍,力求為更多老年人帶去更加貼心、更加專業的關懷與快樂。隨著志願服務的不斷前行,將有更多的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綻放出幸福的笑容,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深切關懷與溫暖。在這條充滿愛與希望的道路上,『青暖金暉』志願服務將在龍江大地譜寫尊老愛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