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身在最北方 心向黨中央?曹立勇:水稻基因『長軌』的修路人

時間:2024-11-26 08:07:3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如果把水稻的基因組比喻成鐵路軌道,那麼每個水稻的基因序列都將是12條環球長軌。曹立勇在這些軌道上一走就是30多年,他將復雜單調的科研工作,變成了育種路上的一座座界碑,不斷推動水稻育種研究進入新階段。

  清晨,曹立勇和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就開始在實驗室忙碌,進行水稻抗病基因鑒定。

  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立勇說:『水稻的遺傳基因是非常「自私」的,就是一定要讓我們的後代跟我們一樣,表現出同樣的性狀,找到提昇寒地水稻品質、產量、抗性和廣適應性的「自私」基因片段,然後將這些「自私」基因片段或模塊重新組合到一起,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基因組設計育種。』

  作為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北方水稻育種與栽培研究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曹立勇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重點基金、國家科技支橕計劃等項目;創制了以提高水稻光合能力為目標的後期功能型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體系,育成水稻品種41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增產稻谷32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63億多元。為攻克北方水稻品質、產量、耐寒性、抗倒性和抗稻瘟病性問題,2020年,曹立勇在寶清縣籌建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目前已經創制水稻育種新材料1萬多份。

  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種質資源庫實驗員於涵說:『對這些收集的種質資源進行表型和基因型的精准鑒定,尤其是對抗倒伏、高產、抗病和抗低溫這些優良性狀的鑒定,是非常有意義的。』

  為了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優質的龍江糧,曹立勇不停探索、精心雕琢,並借助先進技術,提昇選擇的准確性,加快育種速度。

  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立勇說:『隨著基因組數據的指數級增長以及AI算法的進步,育種進入4.0時代,我們能夠借助AI驅動的工具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識別新的基因組合,並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優化育種策略,加速水稻改良的進程。』

  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後,曹立勇帶領團隊培育了北方寒地粳稻新品系12個,研發了寒地水稻秸稈全量原位還田緩釋多效綜合技術,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趙振東說:『我們現在培育出的水稻品種不僅高產、抗倒、耐寒性強,同時它們的品質也達到了農業農村部頒發的優質二級米標准。其中我們有兩個在第三積溫帶種植的品系,經過檢測它的食味評分達到了85分,這一成果對我們北方稻區水稻種植會提供更多的優質品種選擇。』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