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戲送免費皮膚,竟有這好事?孩子們以為撿到了便宜,實則詐騙分子利用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特征,打著免費送游戲皮膚的幌子實施詐騙。
真實案例
案例1
王同學看到一短視頻稱可以送游戲皮膚,便通過掃碼加入QQ群領取到皮膚。管理員稱王同學是未成年人,不可以領取皮膚,要王同學按照要求取消領取,如不取消會產生6萬元費用,還會報警上門抓捕。王同學信以為真,拿著母親的手機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操作,最終被騙5千餘元。
案例2
張同學在瀏覽短視頻時,遇到一個手游主播,對方稱可免費贈送游戲裝備,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張同學迫不及待的添加了對方的QQ,對方打來QQ電話以驗證張同學是否成年為由,要求張同學進行轉賬,並承諾事後返還。然而張同學用父親的手機多次進行掃碼付款,卻遲遲未收到游戲裝備,共計損失9千餘元。
案例3
李同學看到一條視頻稱能免費領取游戲皮膚,通過私信,李同學成功添加了對方的QQ號。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稱掃碼後即可免費領取,可當李同學掃碼後,卻顯示游戲皮膚被凍結。對方又發給李同學一個收款二維碼,需要掃碼支付後纔能『解凍』該皮膚,費用事後退還。然而李同學多次掃碼轉賬,皮膚卻遲遲無法『解凍』。
套路解析
第一步:前期引流
詐騙分子通過社交平臺發布或添加好友的方式以『免費送皮膚』的形式,吸引受害人的注意力。
第二步:違規恐嚇
在掃碼領取游戲皮膚後,詐騙分子謊稱『違規』,並誇大後果,意在威脅恐嚇中小學生,讓受害人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配合詐騙分子的要求。
第三步:實施詐騙
利用未成年人的恐慌心理,通過共享屏幕或其他手段,引導受害人操作,最終成功轉走資金。
大家千萬別上當
網警提醒
01切勿輕信陌生人發來的『免費領取游戲皮膚、裝備』等信息,不要隨意掃描二維碼、點擊不明鏈接,更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支付賬戶及密碼等信息。
02家長不要將自己手機支付密碼、銀行卡密碼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平時要加強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機的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不可輕信陌生人,不能隨意向陌生銀行賬戶轉賬。
03如不慎被騙,請保存好相關聊天記錄及轉賬憑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