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4日訊 剛剛接待完安達宣朵幼兒園的百名萌娃研學團,日前,大慶博物館又迎來黑龍江工商學院的2141名師生。
觸摸猛?象,探尋『起源之謎』;觀看石油開發時期的珍貴實物,身臨其境體會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深刻內涵……2022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黃鳳鉑在『行走的課堂』中收獲滿滿,對大慶有了嶄新的認識。
發展紅色研學,大慶資源豐富、底色純正。年初以來,大慶市各大研學基地(營地)接待本地和全國高校、企業、社會團體、中小學生等研學人次超過200萬,推動了大慶特色文旅更紅更添彩。
在研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慶何以成為紅色研學的『頂流』?寒假即將來臨,大慶紅色研學又有哪些新動作?
資源聚合構築研學旅游『大慶模式』
今年5月,喜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三作業區中四采油隊班長王一倫,又成為油田義務『紅色研學講師』。
王一倫所在的中四采油隊,是『三老四嚴』優良傳統的發源地,與毗鄰的大慶油田首個『管理樣板站』中十六聯合站,均隸屬第一采油廠。今年春季,大慶市聯合大慶油田,將其打造為紅色研學基地。
在『三老四嚴』展館,一幅幅黑白照片,一段段紅色經典故事,勾勒出難忘的畫面。這一幕幕場景深深地震撼著新東方文旅研學團的梁忠澤同學的內心,紅色基因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我們為前來開展研學活動的團體提供志願服務,今年5月配合開發紅色研學游活動以來,先後接待省內外研學團隊100餘個。』王一倫說。
新東方沃凱德(黑龍江)文旅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立群坦言,今年春季,公司在與大慶市接觸時,大慶油田和大慶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為新東方文旅開放了所有采油一線的場景和全市文旅資源,『讓我們非常震驚和欣喜』。公司通過整合研學資源和研學課程後,上線了大慶紅色研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名校名企』研學線路。在今年暑假的全國新東方文旅研學產品中,該線路成為『名校名企』主題游的爆款。『一上線就賣爆了,吸引了很多江浙廣深和香港的孩子報名。』大慶紅色研學與知名研學機構強強聯合,再一次帶給了龍江文旅人無限驚喜。
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為共和國能源供給和能源安全作出了特殊貢獻,鑄就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一直都是讓國人引以為豪的存在。大慶本身,就是紅色研學的超級IP。
為了將傳承紅色精神與發展大慶特色文旅相結合,今年以來,大慶地企協同,集中發力。大慶油田公司本著『能開盡開』的原則,全面釋放油田紅色教育資源,陸續開放了鐵人一口井、中四隊、中十六聯合站等30多處工業遺址和文化基地。全市12個紅色教育基地和60餘處文體場館、一線工業或生產制造場景面向研學市場開放,打造了一批示范性研學基地。大慶市委市政府聚合相關部門,建設1個研學綜合實踐教育中心,N個特色研學基地營地的『1+N』實施路徑,構築研學旅游『大慶模式』。
游學並舉『跳出研學做研學』
大慶紅色研學有哪些打開方式?
有網友分享了大慶3天2晚紅色研學攻略:第一天,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石油科技館、龍鳳濕地;第二天,大慶博物館、大慶數字創意產業園、鐵東村坑烤;第三天,連環湖溫泉景區、青青草原。
『大慶之旅既能感受濃厚的石油文化,還能品嘗到美食、享受自然風光,超贊。』網友總結道。
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線路設計和課程開發是關鍵。
『省文旅廳多次赴大慶開展調研指導,推進紅色研學旅游發展。』大慶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高岩告訴記者,大慶市將『學』『游』兩者深度融合,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工業資源、濕地資源、草原民俗等優質資源化點為珠、串珠成鏈、並鏈成片,形成以紅色研學為主導,生態、科技、冰雪為輔助的『一主多輔』研學體系。
在設計線路上,推出以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鐵人一口井為代表的『感悟紅色力量』追尋鐵人之旅,以大慶石油科技館為代表的『守護地下寶藏』石油探秘之旅,以大慶博物館為代表的『與mammoth同行』東北第四紀穿越之旅等10條紅色研學旅游線路,吸引更多不同年齡段的游客來到大慶,在探尋地域遠古文明、地質變遷中,緬懷鐵人英烈的豐功偉績,領略『大慶加油向未來』的城市魅力。
在課程研發上,結合紅色研學基地現實場景、資源條件,設計情景式、交互式、體驗式研學實踐場景,設計『大慶小鐵』『猛?象』等伴手禮,推出《石油寶藏探險家》《小油娃上井記》《小小考古家》等研學課程、『人拉肩扛』『端水打井』等沈浸式體驗、《黑金翻湧》等紅色劇本殺、《舞蹈家成長記》等職業扮演,共計8大類精品課程,形成了有深度和廣度的課程體系。
趙立群已經做了12年的研學工作。她觀察到,大慶在紅色研學的內容品質上下足功夫。『所有的動線都非常絲滑。放眼全國,大慶也是佼佼者。』
在她看來,大慶市發展紅色研學『全市上下一盤棋、有效整合資源、思路開闊,很多思考是基於專業人士之上的。他們跳出研學做研學,深挖和昇華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打造精品大慶紅色研學創新出圈
一年來,大慶市緊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質,整合資源、聚合力量、創新模式、打造精品,為旅游業發展注入一劑強有力的催化劑,帶動了餐飲、住宿、娛樂等產業發展。
除了精心謀劃特色產品、打造精品研學課程,大慶市還在創新營銷路徑、強化配套服務、拓展客源市場、開發文創產品、策劃文旅活動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績。『我們充分利用名人效應,搭建話題營銷等,以大流量促進紅色研學的宣推。』高岩介紹,大慶還舉辦了龍江紅色研學共同體成立大會,共建共享優質紅色研學資源。
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接待游客已達142萬人次。截至11月底,大慶博物館接待游客近85萬人次,其中,外地游客佔46%;全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9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60%,外地游客提昇109%。今年前10個月,大慶鐵路客運發送人次同比增長14%,增長61萬人次。
『今年以來,全市文博體及各大研學基地接待人次已超500萬。經測算,研學人次超200萬。大慶從研學生源地,轉為外地學生熱捧的紅色研學旅游目的地。』談及心路歷程,高岩表示:『我們最開始做研學,是比較懵的狀態。現在大慶紅色研學火了,很多社會資本向大慶拋來橄欖枝,文旅人的信心越來越足了。』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推進,我們要用好用活紅色資源,鑄魂時代新人。』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校外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副主任餘彬建議,大慶應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綜合的思維創新設計新情境、新模式,加強文化內涵的服務供給,進一步打造基於項目化學習的優質研學課程,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推紅色研學高質量發展。
趙立群希望,大慶能提供更加豐富的研學場景,讓學生了解大慶的未來、中國的未來。
展望未來,大慶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明信心滿懷。『今年冰雪季,大慶市將突出差異化賞冰樂雪體驗,全面開通Plus版「冰雪+研學」新模式、新賽道。』他表示,下步,大慶市將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研學旅游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特色優勢,持續打造紅色研學旅游品牌,讓紅色研學出新出彩,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