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多方布局齊發力 低空經濟迎來穩妥有序加速發展新『機』遇

時間:2025-01-06 08:15:0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央視網消息:在低空經濟的各類應用中,載人飛行可以說是未來最令人期待的場景之一。無論是從低空俯矙美景,還是短距離的低空出行,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那目前我國低空載人領域的發展究竟如何?打『飛的』出行還要多久纔能實現?來看報道。

  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一處直昇機場,記者體驗乘坐直昇機飛往羅湖區的一處最新啟用的樓頂停機坪。記者介紹,原本地面上30公裡的路程,開車過去在高峰期可能需要近一個小時,但現在飛過去只需要10分鍾左右。另外,在300米的高度俯矙深圳市的市景,非常漂亮、非常不同。

  10分鍾後,記者乘坐的載人直昇機平穩降落到了羅湖區一棟63層高的大廈頂部。據了解,如今在深圳,像這樣的直昇機出行已經可以通過手機下單預訂,可選項目包括6條空中游覽及城際間短途航線,定價在每人每次600元—3000元之間。負責人介紹,現在周末有時空中游覽一天能飛十幾個架次。

  深圳另一家低空出行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近期的業務量也有明顯增長。

  雖然低空出行快捷省時,但業內人士坦言,由於單人單次成本達上千元,所以目前直昇機出行仍然只是少數人的選擇。產業發展的下一步,是期待能借助新型的『垂直電動起降飛行器』,也就是eVTOL,來大幅降低低空飛行的成本。

  在安徽合肥,一座服務於小型eVTOL的運營中心已建設落成。在這裡飛行的這款飛行器,內部可乘坐2人,采用無人駕駛模式,現階段最大航程為30公裡。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目前已經取得相應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等最後一關運營合格證的審定正式通過後,這裡就可以對外開展商業化運營。

  eVTOL企業衝刺適航取證帶動產業鏈投資發展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新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也就是eVTOL的逐步成熟,被視為未來幾年助力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變量之一。業內也常用汽車產業電動化的轉型歷程來類比eVTOL的未來前景。目前,國內已湧現出多家eVTOL飛行器的研發和生產企業,不少企業正在加速衝刺進入到適航取證階段。繼續來看。

  在上海一家企業內,記者見到了一架正處於型號合格證審定過程中的載人eVTOL飛行器的客艙模型。這款飛行器起飛重量可達2.5噸,可搭載1名駕駛員和5名乘客。

  上海沃蘭特航空合伙人黃小飛告訴記者,他們現在的單機定價在2500萬元左右;目前,已有多家企業與他們簽訂了共700餘架的意向訂單;但關鍵還是要在未來的1—2年內,順利通過民航部門的多項適航審定,來對安全性進行充分評估。

  黃小飛稱:『適航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驗證過程,大概有上百個科目,比如說我們的座椅要達到16倍重力加速度的一個適航認證,持續在飛機可預期的壽命都達到這樣的表現。』

  蔣俊是上海另一家eVTOL研發企業的負責人。一個月前,他們的首款機型也召開了型號合格審定審查會。他們設計的螺旋槳在上昇到空中後可以向前傾轉至水平,從而讓飛行速度提昇至每小時260公裡以上。飛行器上,還設計有4塊電池包和4個快充口,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電機、電池、電控等技術都可以在這款飛行器上復用。

  上海時的科技創始合伙人蔣俊稱:『我們現在只有電機是用的法國品牌,剩下的零部件全部可以做到國產化,整個供應鏈基本完善程度還是可以的。』

  在eVTOL飛行器整機制造需求的帶動下,業內目前也在積極布局,投資全產業鏈多個環節。

  據了解,上海在2024年印發行動方案,目標到2027年支持10家以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等研發制造領軍企業落地發展,集聚100家以上關鍵配套企業。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大裝備產業處處長郭磊稱:『構建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我們充分利用市級產業專項資金,加速企業的創新研制和制造在滬落地。』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全國已有近30個省(區、市)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eVTOL領域至少已發生15起金額在億元以上或左右的融資。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副所長李藝銘稱:『低空經濟具有超長的產業鏈和超寬的輻射面,可能會涉及到20個細分行業、超過300種具體的細分場景。疊加政策效應,可以展望2025年低空經濟有望迎來穩妥有序的加速發展期。』

  建場布網齊發力多地完善低空基礎設施配套

  除了要有成熟的飛行器,候機廳、起降坪等硬件基礎設施配套也是低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就專門召開了推動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的座談會。目前,各地也在低空基建方面動作頻頻。一起來了解。

  記者在體驗直昇機飛行時降落的停機坪,就是深圳新啟用的一處低空起降點。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廈頂部的停機坪最初是按消防要求建設的;而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他們與相關運營方合作對這裡進行了改造,並新規劃出一條周邊的空中游覽航線。

  深圳市羅湖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陳文磊稱:『到2026年底,羅湖全區將建成100個低空基礎設施。單個低空基礎設施方面,我們最高的後置補貼能達到200萬元。』

  據了解,到2026年,深圳預計將建成1200個以上各類低空起降設施。除了硬件設施外,軟件層面的各類網絡和標准也在探索當中。

  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執行秘書長成濤稱:『正在建設的分別是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和服務網。通過以4張網為主要核心的低空標准體系,有利於推進低空空域設施和系統的開放統一。』

  在位於上海的華東無人機基地裡,1370平方公裡的空域被批准用於各類新型無人機和新技術、新服務的集中測試。基地裡投用不久的新型5G基站,就同時具備了通信和類似雷達的感知功能。

  業內專家介紹,5G、北斗系統等技術為我國建設低空數字基礎設施提供了助力。下一步,網絡間的互聯互通需要引起重視。

  中國信通院低空經濟研究中心網絡與應用組組長杜加懂稱:『目前在各地所建的低空通信網也好,或者是低空感知網也好,技術路線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一個無人機從A地區飛到B地區,它的網絡需要切換,需要急切去解決這些問題。』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