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日訊 近日,正式成為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大興安嶺,正緊鑼密鼓地謀劃著《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的全區啟動施行。
2024年12月中旬,早已進入非防火期的大興安嶺各地,強化提昇撲火能力的工作時刻未停。該地區已經連續7年實現『人為火不發生,雷擊火不過夜』、14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在開辦剛剛一個多月的大興安嶺新能源(風電)產業學院實訓樓裡,學生們正緊張地忙著復習,准備和老師們一起迎接學院開辦以來的第一次期末考試。
核驗數據,調制參數……大興安嶺呼瑪縣北境風電場內,國電投北京公司呼瑪項目副經理趙玉柱和同事們忙著配合並網前的最後驗收。
雖已是冰雪晶瑩寒風凜冽,但在祖國最北的大興安嶺,連續三年不斷深入開展的乾部能力作風建設,使得廣大黨員乾部思想觀念加快轉變、能力素質持續提昇、工作作風明顯改進、推進落實質效不斷提高,各行各業乾事創業篤行奮進,改革發展之路成效斐然。
解放思想
開闢生態文明發展新路徑
『大興安嶺是野生藍莓之鄉,藍莓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生態產品之一。』在松嶺區林格貝公司藍莓花青素生產線旁,執行董事趙紅軍說。
據國有林監測中心和東北林業大學測算,作為純天然生態產品的野生漿果,大興安嶺藍莓、紅豆等野生漿果年允收量16.5萬噸,偃松子、榛子等野生堅果年允收量3.7萬噸,樺樹汁年允收量30萬噸,可打造百億級林下經濟產業集群。目前,大興安嶺以特色的藍莓、偃松子、黃?為先行生態產品,編制一個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制定一個生態產品認證標准、建立一個生態產品追溯體系、打造一個大興安嶺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深入推進物質類生態產品溢價增值。『四個一』機制做法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收錄到《政策輔導讀本》,面向全國推廣。
而這些,也只是大興安嶺歷經四年探索實踐,作為全省寒溫帶類型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先行先試成果的些微體現。
從2021年起,大興安嶺地區開始加速探索寒溫帶類型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先後開展了自然資源確權調查、生態產品目錄清單編制、森林碳儲量和碳變化量測算、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地方標准制定、生態產品總值試算等工作。8個野外臺站、監測中心和5個科學家工作室,積極開展林下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全區森林、河流、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現狀。
眼下,大興安嶺正在結合土地資源、林業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冰雪資源等現有數據,積極融入國家生態產品信息平臺,為生態產品精准度量提供依據。作為試點,到2027年大興安嶺GEP目標將達到8352.3億元。
以深化能力作風建設,不斷解放思想為促進,大興安嶺正致力創新開拓生態產品價值的可持續實現路徑,為綠色龍江建設貢獻綠色的興安力量。
提能力
下足功夫強基礎緊防火
『一年有八個月的防火期,室外不吸煙,更別提弄火了。』隨意在興安街頭采訪,問及防火相關事項,就會發現如同打開了一部宣傳冊,當地人會從『一盒火』講到『二號工具、三號工具』都是什麼、要怎麼用,詳細明了,實用有效。
『興安乾部群眾的防火意識極強,我們近來更在提昇撲滅火的能力上下功夫。』地區應急局副局長徐志強說。
據了解,除了持續十數年早已深入民心的防火宣傳,僅2024年,當地在火源管控方面,從年初的『跟雪三清』到『平安清明』的嚴防死守,從野外火源專項治理到雷擊火防范處置,從9月的『北疆護綠』實戰演練到『金秋保衛』的點燒戰略阻隔帶,全區116個檢查站、413個管護站、241支巡護隊時刻在崗在位,點燒戰略阻隔帶5451公裡。同時充分運用『空天塔地』監測手段,從地面巡護監測到24小時高山瞭望、航空飛機載人巡護、氣象雷電監測系統全天候監測落雷信息,全面提昇預警監測能力。
落實地企、戰區、林農、協作單位『四個聯防』,堅持兵力、裝備、飛機、指揮『四靠前』,將260支7784人的森防隊伍、大型裝備靠前布防到高火險區,實現半徑80公裡內1小時可集結500人;將17架飛機提前駐防到呼中、圖強、椅子圈等指揮基地。2024年,當地34起雷擊森林火災撲救平均用時4小時12分,最短用時僅23分,林地過火率0.05?,沒有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沒有發生燒毀村屯林場現象,沒有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轉作風
服務企業真助力共發展
新林區鑫和木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生物質顆粒的民營企業,由於運輸成本較高,市場需求不足、銷路不暢等原因,產品積壓。『多虧包聯我們的新林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唐海濤和工作組,不僅幫我們和國譽供水公司簽了200噸的合同,還建立了長期合作。』公司董事長楊明感動不已。
推動惠企政策見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企業包聯,協助企業拓展市場。不斷加強的能力作風建設,讓廣大乾部更加積極主動地從最實際處,投入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中。
大興安嶺還推出了『免申即享』政策。依據政策要求,地區工信局及時主動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兌現獎補資金,共為大興安嶺印象北極食品有限公司等11戶企業兌現『支持工業企業納統入規』獎補資金330萬元,為大興安嶺興安鹿業有限公司等6戶企業兌現『專精特新企業認定』獎補資金35萬元。
抓落實
擔當作為落項目求實效
『呼瑪縣100MW風電項目是中國最北的風電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後,年上網電量將達到2.3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18.8萬噸。現在項目已經進行到最後一步驗收了。』項目副經理趙玉柱說。
為了推進項目落實,自立項起,呼瑪縣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營商等部門就協同推進,周調度,月匯報,圍繞選址、土地流轉等影響進度的實際問題『一事一議』,細化協調解決措施,保證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定期召開新能源產業建設推進會,倒排工期搶進度,采取量化推進的方式,全力以赴保安全保質量保進度。
『目前學院擁有風電教學機組、17項實訓平臺、28個模塊軟件系統及「互聯網+」智慧教學平臺,為培養新能源領域高素質、高技能人纔奠定了堅實基礎。』新能源產業學院首任院長張文忠說。
2024年4月動工,11月落成,實現當年審批、當年建設、當年投用。作為全省首個新能源產業學院,大興安嶺地區此舉對於加速構建北疆全鏈條集群化新能源產業體系的意義毋庸置疑。而包括其在內的各個項目落實之快,成效之彰,正是該地區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推進落實質效提高的切實體現。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持續深化能力作風建設,鞏固已取得成果,建立長效機制,補短板、強弱項,提昇整體能力水平。充分調動各級乾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突破。』大興安嶺地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孫廷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