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回首2024年,湯原縣社區工作人員的足跡遍布146個小區、180個網格,和居民群眾一起留下了歡聲笑語和美好回憶。一年來,湯原縣社區始終以提昇居民幸福指數、促進轄區溫暖和諧為目標,持續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橕的社區治理平臺,通過多種方式與居民建立緊密聯系,共同推動社區高質量發展。
強基礎、聚民心,樹立黨建引領『一面旗』
優化黨群陣地。按照『辦公面積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原則,統籌規劃9個黨群服務中心空間布局,通過去行政化、去辦公化、去形式化和親民化改造,增加了圖書室、書畫室、棋牌室、健身室、文化活動室等場所,服務群眾面積超過總面積的70%,日均接待居民400餘人次,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整合轄區資源。充分發揮縣社區統籌協調各方的優勢,健全『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發揮107家駐區單位優勢,完善資源、需求、服務『三項清單』,2400餘名在職黨員和廣大志願者根據自身特長,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開展普法宣傳、環境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196次,真正把群眾期盼放在心上、落到實處。
創新便民模式。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創新開展『便民有緣·1314』主題活動,把每月7號定為社區便民服務日,9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黨總支聯合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同步開展愛心義剪、健康義診、縫補衣裳、法律援助等個性化便民服務,惠及群眾2000餘人次,實現服務精准化、精細化,讓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小幸福』,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增本領、順民心,織密社區治理『一張網』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是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紐帶。湯原縣社區始終強化隊伍建設、深化宣傳引導、拓寬議事渠道,滿懷真情把服務觸角延伸至居民群眾『家門口』。
強化隊伍建設。紮實推進能力作風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強落實、見實效』活動,推行『逢五聚格』培訓模式,堅持每周五開展培訓活動。開展網格崗位大練兵1次、網格員職責技能競賽1次、基本業務+測試2次、業務大講堂6次、『背戶』考核4次,開辦網格學校11期,培訓網格員1946人次,著力打造『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服務貼心』的網格服務隊伍。
深化宣傳引導。利用『湯原社區』微信公眾號、居民微信群、宣傳欄、電子屏等載體,持續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法律法規、政策解讀3000餘次,發布公眾號264期989條、視頻號76期,積極向權威媒體報送稿件,在『龍頭新聞』『文明佳木斯』『今日湯原』等刊發稿件91篇,不斷將宣傳觸角向深度和廣度延伸,使黨的新思想新理論直達基層,飛入尋常百姓家。
拓寬議事渠道。組織網格員、物業人員和居民代表成立小區『紅色圓桌會』50個,收集居民意見建議1438條,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小區充電樁安裝、居民樓排水等問題1126件;打造『紅色議事廳』9個,解決道路破損、停車不規范等居民訴求96件;組建『紅色智囊團』9個,解決消防通道堵塞、樓道堆積雜物等網格熱點問題252件,不斷拓寬協商議事渠道,為社區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促和諧、悅民心,繪美多彩活動『一幅畫』
湯原縣社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法治和諧新風尚,讓居民體驗到有歸屬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社區溫度。
以活動『睦鄰』,拉近鄰裡距離。積極踐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兩鄰』文化理念,開展『「換」醒閑置「換」然一新』以物換物活動,倡導舊物循環,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舉辦『悅動夏季社民同樂』趣味運動會,通過健康有益的體育運動,增進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間的感情,推動形成乾事創業、共建美好家園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開展『黨在我心中我在居民中』助民微心願活動,把宏大的志願服務細化為滿足困難居民的一個個『微小心願』,引領更多人加入到志願服務行列,全面營造和諧友愛、睦鄰友好的社區氛圍。
以文藝『樂鄰』,傳承中華文化。在元旦、春節、端午、國慶等傳統節日,開展『龍騰盛世迎祥瑞福暖社區慶新春』『緬懷革命先烈汲取奮進力量』『奮進新時代歌聲頌祖國』等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活動和主題黨日活動457次,豐富了黨員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情有感有效引導黨員群眾團結一致、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以法治『安鄰』,營造和諧氛圍。『線上』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法律解讀、案例分析、知識問答等普法內容700餘條,『線下』走進居民小區、商戶店鋪,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持續擴大普法宣傳覆蓋面。舉辦各類法律知識講座40餘場,使居民對法律知識有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針對青少年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普法宣傳活動9次,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針對老年群體開展防詐騙宣傳活動10次,增強老年人防范意識,營造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優服務、暖民心,築牢民生福祉『一排線』
湯原縣社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守好『防線』,注重安全。持續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宣傳和排查力度,通過微信公眾號、居民微信群、電子屏等載體發布安全生產信息14800餘條,聯合公安、應急、消防等部門開展安全生產排查7263次,發現並整治隱患問題5847處。重點針對電動車違規停放和違規充電問題,開展了電動車隱患整治專項行動,采取『三色溫馨提示卡』模式,粘貼綠色提示卡313張、黃色提示卡67張、紅色提示卡3張,發現的383個電動車違規停放和違規充電問題均已整改完畢,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全力確保轄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兜住『底線』,保障民生。堅持民生為大,全面掌握困難群體基本狀況,准確定位幫扶對象,積極落實各類救助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應納盡納』,動態管理各類社會救助群體2049戶3810人,發放各類救助金1400餘萬元。加強對社會救助對象的監管,每月定期在『湯原社區』微信公眾號上對城市社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進行公示,確保社會救助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加強對特殊群體的關心關愛,為他們送去輪椅、盲杖、盲用電飯鍋、腋拐等輔助器具96件,讓困難群體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做好『主線』,關注重點。始終把服務『一老一小』作為工作重點,創新打造1個『社區助老食堂』和2個『社區愛心廚房』,提供餐飲優惠和免費送餐服務200餘人次,讓老年人享受家門口的幸福『食』光。成立社區『媽媽團』和『幫幫團』,加強對留守、困境兒童和特殊老年群體的關心關愛,開展兒童自護教育、獨居老人集體生日、爺爺奶奶故事會等特色活動86次,讓『夕陽』更紅、『朝陽』更艷,擦亮老有頤養、幼有善育、老幼相攜的民生底色。
砥礪再揚帆,奮進正當時。展望2025年,湯原縣社區將繼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居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夯基礎、樹品牌、提能力、強服務,以奮斗之姿、初心之誠,勇於進取、開拓創新,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湯原實踐的嶄新篇章貢獻社區力量。(馬悅 王歡歡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