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黑龍江時指出,要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
黑龍江作為新中國最早開展工業化布局的地區之一,工業基礎底蘊深厚,大國重器特色突出,可以生產40個大類、157個中類、356個小類上千種工業產品,重型裝備制造業挺起了中國工業脊梁,中國一重、哈電集團、中航哈飛、東北輕合金等一批『大國重器』勇擔使命,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維護產業安全中作出了龍江貢獻。
思想引領方向,實乾鑄就輝煌。圍繞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這個目標,黑龍江因地制宜提出重點打造電力裝備、重型成套裝備、航空裝備、重型數控機床、鐵路貨車5個優勢基地和大型大馬力農機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兩個特色基地。
在47.3萬平方公裡的黑土地上,一年多來,一項項行動正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
牢記囑托苦練內功
2025年伊始,央視播出的紀錄片《大東北》第八集《國之重器》講述了中國一重自主研發建造的12500噸水壓機的故事,讓人再一次感受到『大國重器』的魅力。
已經走過70年歲月的中國一重,累計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600餘萬噸,開發研制新產品435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534項,創造了數百項『第一』。
牢記囑托,中國一重在2024年助力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實現首飛;海洋大型高效液壓打樁錘用核心鍛件制造技術項目順利通過成果評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世界最大3000噸級鍛焊加氫反應器實現批量化生產;29天成功鍛造完成周口5.5米國內現有最大規格的寬厚板精軋支承輥,再次支橕『世界軋機之王』項目建設,『中國制造業第一重地』的含金量不斷上昇。
創新引領攻克難關
2024年9月10日,全球首批碳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重載鐵路貨車在中車齊車公司下線,標志著我國在重載鐵路移動裝備新材料制造領域和研發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突破是中車齊車公司、國家能源集團鐵路裝備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聚焦鐵路裝備領域輕量化和智能化核心問題,經過3年協同攻關的成果。披上新型輕薄高性能『外衣』的鐵路貨車車體自重較同類鋁合金材料車體降低20%以上,自重系數低至0.22,為國內同軸重鐵路貨車最高水平,實現了車輛自重降低、載重增加、容積增大的同步協同,對提昇鐵路運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從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到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必經之路。
2024年,哈電集團以硬核研發實力攻克衝擊式水輪機『卡脖子』核心技術,焊接制造成功世界最大尺寸紮拉衝擊式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其輪轂鍛件直徑4.7米、厚度達1米,創造新的世界紀錄。作為世界首臺套500兆瓦高水頭衝擊式機組科研攻堅示范項目,紮拉機組是目前世界單機容量最大、功率最高、技術最先進且制造難度最大的衝擊式水電機組。哈電集團連續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標志我國水電裝備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以智慧為筆,以汗水為墨,以創新為紙,在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的壯闊征程中,龍江實踐穩紮穩打,步步向前。
集聚成群協同發展
三江平原,AC332醫療救護構型成功首飛;瀘沽湖機場,AC332高原試飛告捷收官;中國航展,AC332作為唯一進行飛行表演的國產民用直昇機讓世界看見中國。2024年,是航空工業哈飛捷報頻傳的一年,更是哈爾濱航空產業蓄勢起飛的一年。
航空產業是黑龍江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黑龍江不斷強化上下游配套協同發展,形成了以航空工業哈飛、中國航發東安等核心企業為龍頭,哈飛空客復合材料、廣聯航空、鑫華航空、東安實業等幾十家配套企業組成的航空產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日前,工信部公布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哈爾濱航空集群入選其中。
傳統優勢企業規模逐步壯大,航空工業哈飛的直昇機、固定翼飛機生產能力實現倍增,中國航發東安的航空發動機、傳動系統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新興產業主體也在加快發展腳步,工大衛星成為國內承擔商業衛星研制任務數量最多的商業航天公司。
目前,哈爾濱航空航天產業現有企業300餘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1戶,擁有兩戶超百億的龍頭企業,產業規模佔全省90%以上。在航空領域呈現了『龍頭引領鏈式延展』集聚模式,形成了『研發設計+整機制造+配件加工+應用服務』一體化產業體系。哈爾濱航空集群正以勢不可擋的腳步,闊步前行。
在這片孕育無限希望的黑土地上,每一臺重型裝備的誕生都是中國制造的響亮宣言,每一份創新成果都是龍江兒女對祖國的深情獻禮。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龍江人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堅定的步伐,為鍛造大國重器的堅實脊梁貢獻龍江力量,讓『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