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 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是戰略性的』『要樹立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守護好森林、江河、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黑龍江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紮實推進生態振興,加快建設綠色龍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龍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生產生活不斷提昇『含綠量』
雞西市,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如今,這裡不見往日的『煤灰肆溢』,蔚藍的天空已是常態,與美麗的興凱湖相互映襯,形成水天一色的美麗景觀。『現在空氣越來越好了,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這裡生活很幸福。』市民田卜文感嘆。
2024年,雞西市PM2.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程度均居全省首位,分別排名全國第7位、第4位。雞西市的好空氣是黑龍江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縮影——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黑龍江省連續5年位列優秀序列。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黑龍江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堅持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綠色龍江建設取得成效,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從祖國東極到北極,從三江平原到巍巍興安,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工廠車間,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作為祖國糧食安全『壓艙石』,黑龍江省2024年糧食生產突破1600億斤,實現『21連豐』。這引以為傲的豐收底氣,來自於黑龍江省全面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以秸稈翻埋還田、秸稈碎混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為主要技術類型的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建立以『控氮、降磷、增鉀』為核心的水稻施肥模式,形成以水稻秸稈翻埋、旋耕和打漿還田為主的黑土地保護『三江模式』,綠色生產帶來了金色收獲。
龍江大地綠意湧動,一大批企業向『綠』而行。全球首個百萬噸級植物秸稈精煉一體化項目(一期)在大慶市全面投產;光大綠色環保固廢處置中心、大慶石化公司污泥焚燒爐、龍鳳區靜脈產業園等『無廢城市』重點項目均在大慶市建設當中……2022年,大慶市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首批『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每個人都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共享者和受益者,城市污染降低了,環境更乾淨了,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大慶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說。
2023年,黑龍江省啟動了為期3年的『無廢城市細胞』創建工作,建設無廢社區、鄉鎮、學校、企業、機關(公共機構)、商場、醫院、景區等『無廢城市細胞』。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創建16種『無廢城市細胞』1490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推動『無廢城市細胞』創建走向『無廢城市』建設。
全省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厚植低碳交通綠色底色。一輛輛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已經成為哈爾濱、牡丹江等城市的風景線,全省新能源公交車佔比超六成以上。大宗物資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鐵』進展迅猛,物流配送綠色貨運蔚然成風。
綠色,已經成為黑龍江省各領域發展的『主基調』。
珍稀動物不斷提昇『入住量』
在2024年春季候鳥遷徙季,早歸的東方白鸛們來到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人工招引巢裡繁衍棲息。
洪河保護區被稱為『中國東方白鸛之鄉』,這裡為全球東方白鸛物種保護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種群數量,使得東方白鸛在全球種群由原來的不足3000只恢復到現在的超過1萬只。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自1993年開始,保護區逐步探索開展東方白鸛人工築巢招引工作。針對東方白鸛喜歡在高大喬木上築巢繁殖的生態學特性,保護區開始在島狀林中選擇適宜的樹木進行築巢招引。
隨著築巢招引工作不斷深入,保護區內的東方白鸛繁殖種群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24年,保護區已經成功招引了954對東方白鸛在這裡棲息繁殖,成功繁育幼鳥2667只。2022年,保護區的東方白鸛保護工作入選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優秀案例。
不僅僅是東方白鸛,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野生東北虎、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野生動物頻頻出現,使這裡成了虎嘯熊奔、鳥飛魚躍的自然樂園。截至目前,黑龍江省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7種。黑龍江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處,國家公園1處,國際重要濕地12處。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龍江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的背後,是黑龍江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努力。
為不斷提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黑龍江省高效開展『綠盾』強化監督,推動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內生態破壞問題依法依規整改到位,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模式和有效路徑,不斷提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
此外,全省各保護區也因地制宜,創新舉措,為野生動植物保護貢獻力量:黑龍江省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搭建起『天地空』一體化監管體系,建設網絡可視一體化監管平臺,將野外巡護執法、科研監測、視頻監控、森林草原防火、資源管理等工作內容全部納入;大慶市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加大技防措施,安裝雙光譜熱成像攝像頭,實現對濕地的24小時無死角、全覆蓋監控。
綠水青山不斷提昇『含金量』
從大、小興安嶺到完達山脈,2000餘萬公頃的浩瀚林海,勾勒出一幅『只此青綠』的龍江絕美畫卷,林海生『金』正在成為現實。
2014年,為了讓森林得以休養生息,黑龍江省全面停止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性采伐。10年間,黑龍江省各重點國有林區采取停、管、撫、造等措施,森林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均顯著增長。
2024年4月,黑龍江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六期工程建設正式啟動,全年完成『三北』防護林等重點生態工程營造林建設任務104.2萬畝。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於一身的大寶庫。』依托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黑龍江省大力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修復工程,森林質量得到精准提昇,讓黑龍江省的大森林變成了一座不可多得的天然『碳庫』。
近年來,黑龍江省高度重視碳匯經濟發展,黑龍江省林草局牽頭組建林草碳匯工作專班,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省林科院、省自然資源權益調查監測院等多部門協同配合,全力推進生態系統碳匯價值轉換。
摸清森林碳匯資源底數,建設森林碳匯計量標准體系,搭建林業碳匯交易平臺,開展林業碳匯金融……黑龍江省林業碳匯開發如火如荼。
2024年,黑龍江省創新打造『龍江綠碳』品牌,首創林業碳匯『一張圖』,建成林業碳匯項目管理平臺,自主研發黑龍江省造林碳匯評估方法學,探索開展以認購林業碳匯替代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試點工作。
『錦鱗在水,香菌在林,珍禽在天,奇獸在山』,黑龍江省共有森林食物700餘種。2023年開始,黑龍江省積極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全力推進『向森林要食物』,創建龍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省級區域林業公用品牌。在品牌效應帶動下,2024年全省森林食品年產值實現852億元、增長6%。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以高水平保護支橕高質量發展,黑龍江省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越走越寬廣。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龍江,正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