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看龍江

當亞冬會火種邂逅百年老街

時間:2025-02-10 07:47: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黑龍江日報訊 2月3日,哈爾濱道外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被第九屆亞冬會『第一棒』火炬的光芒點亮。跳躍的火苗,不僅拉開了亞冬會的精彩序幕,更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東西方文化對話的生動注腳。這一瞬,被永遠定格在哈爾濱的城市記憶中,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魅力與體育精神的高光時刻。

  道外區是哈爾濱的開埠之地,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承載百年記憶,見證時代變遷。這裡是國內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融合了西方巴洛克的浪漫華麗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古朴典雅,具有無可比擬的唯一性、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它蘊含的文化基因,不僅是哈爾濱文化底蘊的核心所在,更是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精神標識。日前,記者踏入這片街區,觸摸歷史的厚重與深沈。

  溯源歷史:歲月沈淀的瑰寶

  回溯往昔,這裡曾是松花江畔的寧靜小漁村。1890年,傅家兄弟開設大車店與小藥鋪,『傅家店』應運而生,後改稱傅家甸,成為哈爾濱城市發展的萌芽。彼時,它如同初綻的新芽,在歲月的滋養下悄然生長。

  19世紀末,中東鐵路的修築和松花江的通航,使哈爾濱一躍成為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1898年,大規模城市建設開啟,傅家甸作為中國居民的聚居地,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大量『闖關東』的百姓與各地富商紛至沓來,投資興業,傅家甸逐漸顯露出商業中心的雛形。

  20世紀初,『老道外』的民族工商業者日漸富足,他們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借鑒道裡、南崗外國人的建築風格,將浪漫激情的巴洛克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的構思巧妙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落。這些建築臨街立面自由奔放、裝飾富麗,細部紋飾取自中國傳統祈福文化元素,背後則是典型的中國四合院空間,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結晶,靜靜訴說著百年的歷史滄桑與文化傳承。正如哈爾濱市道外區委宣傳部王旭所言:『這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瑰寶。』

  擁抱當下:活力綻放的盛景

  踏入街區,活力與熱情撲面而來。悠揚的音樂、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成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交響樂。美食雲集的南二道街——張包鋪、哈勒濱飯莊、老街砂鍋等眾多老字號飯館,飄散著誘人的香氣,為游客呈上地道的哈爾濱美食。大連游客鄭今赫興奮地說:『「爾濱」如今可是頂流,中華巴洛克是必來打卡地,來這兒就為了這一口地道美味!』

  走進『鵝裡鵝氣』文創店,一排排企鵝毛絨玩具吸引著小朋友們的目光。店員微笑著介紹,『我們精心設計這些文創產品,就是希望能把咱們街區獨有的特色和趣味傳遞出去,讓更多人記住這裡。』奧西婭大列巴面包樹網紅打卡點前,游客排起長隊。陳思思一邊拍照一邊說道:『這面包樹太有趣,發個朋友圈,朋友們都羡慕極了。』

  街區業態豐富多元,創意設計為其注入全新活力。創意設計中心、松光裡書店、創意鐵鍋燉、巴洛克文創市集等特色店鋪『串珠成鏈』,為游客帶來全方位的沈浸式新體驗。一位文創產品設計師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創意作品,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巴洛克街區,將這份獨特的記憶珍藏。』

  亞冬盛會:文化交流的盛宴

  火炬傳遞,絕非只是亞冬會的開場前奏,更是一場盛大的文化傳承與交流盛會。

  漫步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腳下是歲月打磨的石板路,身旁是中西合璧的建築,亞冬會宣傳海報隨處可見,歷史的厚重感與亞冬會帶來的現代體育激情相互碰撞。

  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金祥認為,亞冬會聖火在中華巴洛克歷史街區點燃,激發了大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愛,也點燃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期待。不同地區、文化背景的人們因盛會相聚,推動多元文化融合。

  這是哈爾濱獨有的魅力,也是向世界發出的熱情邀約。它向亞洲乃至全球展示:哈爾濱既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又有積極擁抱現代、擁抱體育的開放胸懷。這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蛻變與崛起,更是中國文化傳承創新、開放包容的生動注腳,激勵更多城市在文體交融中,書寫時代篇章。

  百年老街,在亞冬會聖火的照耀下,正邁向新的征程,續寫新的傳奇。借亞冬會的東風,哈爾濱正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閃耀於世界舞臺,成為展示中國文化與體育精神的亮麗名片。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