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8日訊 冰雪同夢,亞洲同心。隨著亞冬會的如期舉辦,不少細心的市民注意到,哈爾濱市設立了56處亞冬會志願者服務站。無論是外地游客詢問景點路線,還是市民在突發情況下求助,都能在這些設立在亞冬會體育場館附近區域並向周邊商圈和景區延伸輻射的『蘑菇屋』裡得到及時回應。
『蘑菇屋』不僅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信息諮詢、應急救助、文明引導等多元化服務,同時也為賽事期間辛勤付出的志願者提供了舒適的休息場所,更是哈爾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向世界展現著『冰城』的溫度與文明風采。
晨光熹微,城市的各處逐漸醒來,環衛工人清掃街道的沙沙聲和公交車駛過的聲音打破了寧靜,亞冬會志願者們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
『這是我們的微信群,大家每天在這裡「接龍」,「曬」出做志願服務時遇到的暖心瞬間、感人故事等,群裡每天熱火朝天,大家都特別有乾勁!』亞冬會志願者門淑傑告訴記者。
『能為家鄉、為社會傳遞正能量,我們都很高興。』談及成為亞冬會志願者後與過去常態化『紅馬甲』的志願服務有何不同,門淑傑表示,此次志願服務圍繞志願服務禮儀、特色人文地理、英語口語基礎、醫療急救技能、志願服務心理疏導等內容開展了多期培訓。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我們對服務標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貼心的志願服務。』門淑傑說,過去面對國際友人不會用外語交流,經過培訓,如今已經可以簡單地日常交流。
亞冬會火熱開賽,越來越多熱愛冰雪運動的中外游客齊聚冰城。『前些日子有位南方旅客帶著三名七八歲的孩子,想去中央大街逛一逛,但是找不到路,我們幾個志願者一合計,就派代表和站前保安一起將其護送到了中央大街。』門淑傑說,類似這樣的暖心故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志願者們用愛心和細心服務每一位游客,彰顯哈爾濱熱情好客的城市形象與開放包容的城市魅力。
『你好,我想打出租車應該從哪邊出站』『你好,我想乘地鐵,應該怎麼走』……哈站內,18歲的志願者張瀟文正緊張忙碌著。
小姑娘雖然年紀不大,但做志願者的時間可不短。從『紅馬甲』到助力亞冬會城市側志願服務,這條路張瀟文走了7年。志願服務、團隊管理,今年高三的張瀟文堅持做著熱愛的志願服務。
『站內四通八達,游客需求各異,如何幫助游客快速找到准確位置,這就需要我們志願者先把工作做足。』張瀟文說,『剛開始做志願者時很害羞不敢張口,不知不覺間,已經可以大大方方完成各項工作了。社交能力、組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鏡頭回溯到開幕式現場,牡丹江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學生席鈺芳以塔吉克斯坦代表團引導員的身份優雅亮相,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青年的風采與溫度。
從校內選拔到復試,導演團隊多次面試和復查審核,能夠通過層層選拔成為開幕式引導員實屬不易。專家們從形體、微笑、步態等方面進行多維評判,席鈺芳憑借出色的表現脫穎而出,最終成功入選。
在准備過程中,席鈺芳不斷練習,力求每一個動作都精准無誤,每一個微笑都充滿溫暖。她希望以最佳的狀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有幸站在世界矚目的舞臺上,成為塔吉克斯坦代表隊的入場引導員。從最初的高強度訓練,到正式引導時的萬眾矚目,這段經歷讓我明白,每一次微笑、每一個步伐,都是國家形象與賽事精神的傳遞。』席鈺芳說,這份責任讓她在挑戰中不斷突破自我,收獲的不僅是自信,更是一份無法言喻的榮耀。擔任亞冬會引導員,是她人生中最難忘的旅程。
『籌備期間,我與來自各地的伙伴們並肩作戰,一同克服困難,不斷打磨引導流程。當我手舉引導牌,帶領運動員入場時,現場的歡呼聲和掌聲讓我眼眶濕潤。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努力的認可,更是對所有工作人員付出的肯定。開幕式上場的這一剎那於我而言,是夢想照進現實。』席鈺芳告訴記者,站在賽場上,她看到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運動員的風采,感受到了體育的魅力與團結的力量,這段經歷將永遠銘刻心中,激勵她不斷前行。
在志願者隊伍中還有很多攜家帶口、攜親帶友一起默默助力亞冬會的志願者。交警張永學剛退休,便帶領哈爾濱市道外區交通安全志願者協會及附近村民自發為道外區天恆山冰雪運動大世界『保駕護航』。每天驅車往返數十公裡,張永學和老伴兒王慶芳樂此不疲。家住道外區永源鎮永平村於家溝的馮玉波每天拉著媳婦兒王晶和好友田寶山、李廣東同樣驅車數十公裡來這裡做志願服務。
『爺爺,我不會穿雪板……』循聲望去,張永學和志願者田寶山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正焦急地尋求幫助。『孩子別急,爺爺幫你穿。』老哥兒倆默契分工,幫孩子迅速穿好雪板。從孩子媽媽口中得知,看到亞冬會在哈爾濱召開,一家人就帶著孩子從廣西過來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
前不久,正在為滑雪愛好者挑選雪杖的志願者王慶芳在雪杖桶裡發現一部手機,後經確認是廣東游客張雅楠與同事在取雪杖時不慎遺失的;前來滑雪的鄭州學子李屹軒手機遺失後求助志願者張永學,經調取監控並利用手機定位系統,手機被順利尋回……這個雪季,張永學帶領志願者已幫游客找回13部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