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8日訊 『雪快停了,我們抓緊時間把車道清乾淨,要做到雪停路淨。』17日一大早,雪花飄飄灑灑,直往臉上打。在哈南收費站看到陳波時,他正站在哈爾濱南監控分中心,面對著18.6×2.4米的監控大屏,拿起手中的對講機,組織工作人員出動掃雪車,開展清雪工作。
今年53歲的陳波,進入公路收費系統正好30年,如今是哈南收費站黨支部書記、站長。至今他仍記得剛入職時,老式機械打印機的『嗒、嗒』聲。
1995年,陳波作為一名高速公路收費員入職哈阿公路管理處。那時公路收費還是人工打印票據,日均1000多輛的車流量就足以讓收費員疲憊不堪。如今,他站在ETC智慧車道前,看著車牌識別系統0.3秒自動抬杆,自助服務機器人無人化收費自動發卡、交費,思緒漸漸被拉回到30年前。
1996年2月,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黑龍江哈爾濱盛大開幕。那時一條條剛剛起步的高速公路承載著八方來客,成為中國冰雪體育與世界對話的紐帶。『那時候全省高速裡程還很短,收費亭裡也沒有這麼暖和。』陳波回憶道,『我記得當年亞冬會期間,只有四條車道,我們四位收費員每天的工作是人工判定車型,人工輸入車號,收費交易需打印微機票據,人工操作多、效率很低。』
談及變化,陳波感慨最深的就是收費方式的革新。他說:『過去要備零錢、點鈔票,現在,哈南收費站日均車流量已突破兩萬臺,十六條車道只需兩名人工收費員值守,智慧收費機器人和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讓繳費變得更便捷。無紙化電子票據既環保又高效,提昇了出行體驗。ETC覆蓋率超50%,電子支付率也達到了98%。』
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明。如今,走進哈南收費站,智慧收費已實現『少人化、非現金、快速通行』。寬敞的雙向八車道大大提昇了通行能力,車流順暢,運輸效率提高。
『這是我們2019年的發票。』陳波摩挲著泛黃的票據。如今,打印票據的時代已成為過去。
30年裡,陳波參與並見證了高速公路的巨大變遷。
在哈爾濱南監控分中心的監控大屏前,實時滾動的監控畫面讓陳波不禁想起,當年自己作為監控員時,面對的還是8臺老式電腦以及模糊不清的畫質。如今,站在這裡就能看到大屏幕上跳動著5個收費站的實時數據。
還有曾肩扛除雪鏟的養護工人,現在操控無人機巡查路況的無人機飛手們。1997年從哈爾濱運送到黑河口岸的貨車平均耗時18小時,如今通過吉黑高速只需8小時,交通流的嬗變催生著產業變革,『邊境游』『自駕游』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在這個過程中,陳波與其他高速公路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也在悄然轉變。
曾經,他們更多的是被動完成收費任務,如今,隨著收費智能化的發展,服務從被動轉向主動。『現在我們站區為司乘人員打造了休息驛站等場所。我們深知,高速公路不僅是交通通道,更是服務大交通、大物流以及「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節點。』陳波說。
1996年,全省高速公路僅哈大、哈綏等零星路段通車。1997年,隨著我省境內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哈大高速、哈同二級汽車專用公路陸續建成通車,公路建設迎來發展。2001年京哈高速開通後,雙向四車道開始承擔交通重任。當時車輛通行雖不擁堵,可運輸能力有限。截至2023年底,黑龍江高速公路總裡程突破5000公裡,形成了『環線相連、縱貫南北』的立體路網。
如今,隨著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再度在哈爾濱成功召開,黑龍江省正加速推進『交通+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從簡易的收費亭到萬物互聯的智慧走廊,從服務國際賽事的『冰雪動脈』到帶動全域經濟的『黃金通道』,30年間,黑龍江高速公路的蝶變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昇級,更折射出我省不斷發展的磅礡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