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龍江時間  >  本網原創

亞冬會『邊角料』的C位逆襲路

時間:2025-03-06 10:08: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東北網3月13日訊 (記者 許諾) 2月7日,當第九屆亞冬會的聖火在哈爾濱點燃,這座『冰城』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亞冬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深度挖掘冰雪資源的無限潛能,用綠色創新重構冰雪經濟,點綠成金,為經濟發展點燃了一把冰雪經濟的『火炬』。

  作為第九屆亞冬會的東道主,哈爾濱這座『冰城』處處洋溢著濃厚的亞冬氛圍,除了精彩紛呈的冰雪競技,場館內外還隱藏著諸多『黑科技』。過去一年多,第九屆亞冬會組委會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綠色、智能元素無處不在,實現『綠色』與『可持續』,科技賦能冰雪經濟生態……亞冬會的『綠』,從理念到實踐貫穿始終。

  場館改造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綠色革命』讓場館『會呼吸』

  亞冬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市長王合生介紹,第九屆亞冬會冰上項目全部利用原有場館及設施,在制冷、除濕、照明、采暖、網絡等功能方面提昇改造,而賽後各場館將以更高標准、更好環境、更完善的功能向社會開放。

  積極推行裝配式建築工藝、場館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全面采用綠色環保建材……場館是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賽事的主要載體,也是最能體現綠色低碳辦賽的重要板塊。

  冰雪胸襟,一片冰心入懷;琉璃世界,千百萬種姿態。2月7日晚,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開幕式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一場精彩絕倫的『冰雪嘉年華』展現冰雪文化的『極美』、冰雪運動的『極燃』與亞洲同心的『極暖』,讓世界感受亞洲風采、中國氣派、龍江特色、冰城魅力。也讓全世界看到了這背後的亞冬會場館的『綠色密碼』。

  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作為第九屆亞冬會開閉幕式的舉辦地點,特別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環保技術。『設計團隊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線和空氣流動,減少對人工照明和通風系統的依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開閉幕式場館設計師劉丹陽說,以綠色低碳環保的目標,將光纖傳感技術精准控制場館能耗、智能窗簾減少日間照明碳排放、低輻射膜材料節能頂棚等技術,充分利用到整個場館改造中,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也能確保賽會資源的循環利用。

  另外,館內看臺的鋼結構,將采用裝配式施工工藝,通過工廠加工、現場組裝的方式,不僅減少了現場施工焊接產生的焊煙污染,還大大縮短了工期,既保護了環境,又有效利用了資源。在施工過程中、驗收前、建管交接前以及投入使用前,會分批次對室內環境進行檢測。嚴格控制和去除空氣污染物含量,比如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質,確保在開閉幕式使用期間室內環境達標。

  作為第九屆亞冬會冰球比賽場館,哈爾濱市八區體育中心此次總改造面積為3.23萬平方米,分為比賽館、老訓練館、新訓練館三個場館。場館代建方哈爾濱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秦緒林介紹,館內使用的各類設施設備是目前市場上的新型設備,比如空調機組、制冰系統、除濕系統等設備都是高效節能的產品。這些設備的使用能夠大大降低能源損耗,提高功率輸出,實現高效運行。冰場制冷劑的改造也尤為重要,此次改造摒棄了傳統乙二醇制冷劑,將采用R134A制冷劑,不但制冷效果好,而且節能環保。

  『隱形衛士』守護綠色亞冬:新型環保治污技術的超前應用

  一項由哈爾濱工程大學航建學院熱工流體力學與安全技術研究團隊研發的治污噴劑尤為引人注目。這款噴劑已應用於亞冬會的部分賓館,以其卓越的隔離污染物和長效消毒殺菌能力,為亞冬會提供了堅實的環保保障。

  『我們采用高分子物表涂層技術,通過高壓噴涂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20至30微米厚的保護層,將污染物牢牢「鎖死」在材料內部,為物體穿上了一件「隱形防護服」。』賀征教授表示,這款噴劑如同物體表面的『微型免疫系統』,雖薄如蟬翼,卻能構築起一道堅實的防護屏障,有效抵御灰塵、油污等『入侵者』,實現持久的自潔功能。其形成的網狀結構膜還能高效抑制有害污染物揮發,細菌和真菌殺滅率超過99.99%,時效可達3個月以上。

  從實驗室的創新構想到場館的實際應用,這款環保技術不僅為亞冬會提供了優質的環境保障,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上的創新智慧與解決方案。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推廣,中國將在應對全球性環境挑戰中展現更多的智慧與創新力量。

  從實驗室的創新構想,到場館中的實際應用,這種兼具高效、安全與經濟性的環保技術,不僅為亞冬會提供了優質的環境保障,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上的創新方案。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推廣,中國在應對全球性環境挑戰的過程中,正日益展現出更多的智慧與創新解決方案。

  自主研發填補空白點綠成金開啟冰雪裝備創新之旅

  科技的力量在本屆亞冬會上得到了充分展現。通過一系列智能技術的應用,亞冬會不僅提昇了賽事的觀賞性,還實現了環保與效益的雙贏。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赫曉東院士團隊運用新型復合材料,助力國產冰雪運動器材實現了質的飛躍。

  團隊結合我國運動員需求及團隊內部創新設計,采用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為基礎,結合高彈纖維科技、鈦合金新技術等,突破了國產冰雪運動器材品牌在工藝和原材料方面的關鍵難題。采用航空高彈復合芯材和航空機翼技術,讓器材在性能和壽命上都實現了顯著提昇。技術衍生產品成功應用到第九屆亞冬會組委會,這是中國產品首次進入國際賽事核心雪具領域。通過結構設計獲得更適合亞洲人身體特征的冰雪運動器材,實現了高端冰雪器材裝備與國外產品的對標,技術成果衍生的雙板填補國內競技雪板設計與制造空白。

高阻尼碳纖維雪板。

  同時,為了保障亞冬會場館內空氣安全和氣味清新,哈工大建築與設計學院建築熱能工程系沈朝教授及王芳副教授科研團隊承接了室內裝修污染物及氣味預評估工作。針對本次亞冬會裝修方案的特殊性,提出了從高、中風險裝修裝飾材料溯源管控到末端高效治理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團隊運用先進的空氣質量預評估技術,通過逆向評估的方法,對裝修方案提出優化,對裝修材料釋放特性提出管控要求,為施工單位材料選購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與數據參考,通過材料污染物釋放特性檢測和分析手段多維度構建源頭防控路徑。同時在環境學院馬軍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協同納米高活性光催化污染物治理技術,形成從源頭遏制到末端淨化治理的雙保險管控路徑,為實現2025年亞冬會環保安全目標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橕和系統保障。

運動員宿捨環境管控效果現場測試。

  莫蘭迪色系『植物有色冰』亮相 科技助力冰雪雕藝術煥新顏

  藍紫色、淺橙色、藕荷色……一組莫蘭迪色系冰塊做成的青銅器、玉龍、玉璧等彩色冰雕作品亮相本屆亞冬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分會場,陽光下,這些色彩斑斕的冰雕作品熠熠生輝,令人贊嘆不已。這些彩色冰雕是由哈爾濱師范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首次利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創作而成的,是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張鑫介紹,這些彩色冰雕采用了『植物有色冰』技術,是從木材、樹葉、花朵等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並將其用於彩色冰雕的制作。這種『植物有色冰』不僅環保無污染,而且色彩更加柔和、耐看,還不易掉色。相較於傳統的食用色素制作的彩冰,其成本還降低了約1/3。

  為了推動冰雪雕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從業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創新之路,張鑫表示,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對冰雪雕藝術進行適應時代的更新昇級,科技冰雪也隨之應運而生。

  舊館『煥新顏』、植物『染』彩冰、『100%綠電』......創新科技成果賦能綠色冬奧,以『創新綠』驅動發展,用『低碳綠』守護未來。第九屆亞冬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的盛宴,更是一次綠色創新、科技賦能冰雪經濟的生動實踐。從場館的環保改造到新型環保治污技術的應用,再到自主研發冰雪裝備的突破,哈爾濱以其獨特的冰雪資源和創新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推動冰雪經濟轉型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和卓越成就。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