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龍江看天下  >  熱點聚焦

新技術、新設備、生態種養農事忙 繪就希望田野上的『糧』辰美景

時間:2025-03-20 07:57:27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目前,37萬餘頭(只)牛羊在甘肅張掖完成了冬天的『異地借牧』,陸續踏上返回牧區的旅途,廣袤的農田也進入到春耕的黃金期。牛羊會給田地帶來什麼變化?今年這裡的春耕又有哪些看點?

  在張掖市甘州區沙井鎮,記者身後這一片約350畝的農田上,這邊羊群還在陸續撤離,那邊春耕農機已經接力入場。從空中俯矙,5臺農機正在田裡開足馬力,一馬當先的是秸稈還田機。借牧後的農田裡剩下的大多是牛羊都啃不動的頑固根茬,秸稈還田機跑一圈,它們就會被粉碎,並被再度拋撒入田成為綠肥。不過這臺大家伙的功能可不止一項,內部還加裝了齒狀鋼板和回收倉,在秸稈還田的同時,還可以完成殘膜撿拾回收。不僅保護生態,回收的廢舊地膜還可以『以舊換新』,十公斤舊膜可兌換一公斤新膜,也為農戶節省了一筆開支。

  更遠處的地塊正在作業的是深松聯合整地機,它們可以一次完成旋耕、深松、起壟、鎮壓等多項工序,就像是『農田美顏儀』,農機所到之處,地塊平整又松軟。現在的農機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功能『多合一』,省時又省力。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春耕圖景,已然變成了智慧農業的展示舞臺。

  借牧留下『大禮包』有機肥提昇土壤質量

  不止地裡忙活,農資儲備也是眼下鄉親們的頭等大事。塊地的主人張金鵬告訴記者,這兩年因為『異地借牧』把地租出去,每年不僅能多6萬塊的收入,還能省下大約四分之一的肥料錢。您看,地裡這些『小黑蛋』就是借牧留下的『大禮包』,它們可以讓土壤有機質增漲,有效增加農作物出苗率。原本在春耕之前,張大哥要儲備復合肥800袋,現在只需要600袋,能省至少6000元。

  今年,張大哥也會繼續種自己拿手的制種玉米。六個多月後,新一批優化繁殖的玉米種子就會從這裡走向全國,而留下的玉米秸稈也將如期迎來新一批借牧牛羊大軍,再度開啟一場『雙向奔赴』,見證又一次的農牧合作共贏。

  浙江嘉善:科技助力生產繪就春耕新『豐』景

  眼下,在浙江嘉善縣,當地利用新技術、新舉措,加速蔬菜生產種植,繪就春耕新『豐』景。

  走進位於嘉善縣的中荷數字農業科創示范中心,記者看到,一叢叢生菜幼苗長勢喜人。在這裡,一棵生菜從播種到成熟僅需要35天,較常規種植可壓縮60%的時間成本。

  這樣高效的播種方式得益於智能數字化操作平臺管控,管理人員只需通過後臺,即可實時監測工廠內部溫度、濕度、氣壓及光照強度等數據,並遠程管理自動播種機、噴灌機等設備的運行情況。據了解,這座充滿『科技范』的育苗工廠,全年可培育幼苗近5000萬株。

  四川德陽:農機『以舊換新』為種糧大戶添信心

  三月是春耕備耕的黃金時節,近段時間,四川德陽市的農戶們依托農機『以舊換新』政策,更換新設備,優化新技術,助力田間管理再昇級。

  眼下,四川盆地的小麥陸續返青拔節。德陽廣漢市的種糧大戶錢勇在本月初趁著國家『以舊換新』的利好政策,購置了一臺新型多功能植保無人機,這臺無人機具備按程序自動均勻噴灑的能力,噴灑的效果也更加均勻。錢勇說,這次國補政策幫他節省了2.7萬元,新設備一天能作業360畝,較舊設備增加200畝,效率是傳統人工噴灑的數十倍。

  江蘇蘇州:洞庭山碧螺春茶開采產業鏈延伸增加附加值

  近日,江南一帶陸續進入了采茶時節。在江蘇蘇州,洞庭山碧螺春這兩天進入全面采摘期。

  眼下,在蘇州市吳中區洞庭東西山的萬畝茶園中,茶農們正忙碌著采摘今年的第一茬嫩芽。采摘下來的嫩芽,經過挑揀、殺青、揉捻、烘乾等工序後,茶葉卷曲成螺,碧螺春茶就新鮮出爐了。為保證茶葉新鮮,這些流程必須在一天內全部走完。

  每到周末,不少游客就會來蘇州洞庭山,體驗茶葉采摘、登山等活動。

  江西新餘:水上春耕正當時螺種投放忙

  春耕時節,在江西省新餘市的『水稻+田螺』生態循環種養基地,當地農戶搶抓農時,在秧苗下田前投放螺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走進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漢塘村的生態循環種養基地,一塊塊大大小小的水田連成片。村民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將稱重好的一袋袋優質螺種均勻地拋灑到水田中。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