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業綠色轉型,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構建現代生態循環農業體系。怎樣將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讓黑土地煥發生機,提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北大荒集團梧桐河農場不斷探索,把黑土地保護工作作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實施綠色種養循環模式、全面推進格田改造、落實秸稈綜合利用等舉措,為黑土地『加油』,激發土地生產『潛力』。
用養結合 使黑土地更有勁
糧食要增產,良田是基礎。種好地,更要養好地。為了讓有限的土地產出更豐厚的效益,近年來,梧桐河農場大力實施綠色種養循環模式,將糞肥『變廢為寶』,減少化肥的施用量。
初秋時節,大馬力機車牽引的糞肥拋灑機對剛剛收獲完畢的地塊進行液態有機肥拋灑作業,隨著拋灑機車駛過,發酵處理後的糞肥均勻地灑在黑土地上,被土壤充分吸收,為黑土地補充充足的養分。
『這塊地已經連續兩年開展糞肥還田工作了,通過全年觀察,作物長勢較好,產量不錯,整體收益較好。』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楊麒說。農場現有肉牛存欄823頭,每年產生糞污約4000噸,這些有機肥是土地最好的養料。農場以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以糞污收集、處理、還田為抓手,構建農場和養殖戶、種植戶緊密配合的綠色種養循環模式,全面提昇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水平,通過畜禽糞污發酵、固體有機肥拋灑等技術,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地力,杜絕了畜禽糞污污染,實現資源化利用。
此外,農場還全面落實化肥和化學農藥減施增效措施,集成運用綠色農藥替代傳統農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全量還田、發展特色生態種養等技術,全年落實綠色認證20萬畝,有機認證4.6萬畝,實施綠色種養循環項目0.2萬畝。地表水灌溉面積穩定在12.2萬畝。新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箱6套,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5.4噸。開展土壤樣本化驗350餘項,發放配方施肥建議卡500張,堅持秸稈綜合利用100%,實施『蝦稻』『蟹稻』等生態種養田2個。
格田改造 讓黑土地大昇級
格田規模化改造是黑土地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梧桐河農場著力推進格田規模化改造工作,進一步提昇土地利用率,提高糧食綜合產能,牢牢守好『飯碗田』。
在前期准備階段,有格田改造任務的管理區設專人進行實地踏查,積極與種植戶溝通,及時了解耕地狀況,並對每個地塊『量體裁衣』,制定改造方案。
在秋收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塊實際條件,積極鼓勵種植戶采取分段收獲、收翻並舉等方式加快秋收進度,為格田改造施工爭取寶貴時間。同時,加強格田改造優勢的宣傳,通過種植戶『現身說法』、現場培訓等多種形式,幫助種植戶算好『經濟賬』,提昇種植戶對標准化格田改造的認識和認可。
進入施工期,梧桐河農場積極協調施工單位,增加機械投入數量,因地制宜,人歇機不歇,連續作戰搶抓施工進度。以擴邊整形、池埂取直、縮埂擴池為重點,協調挖掘機、推土機、衛星平地機等機械對符合條件的地塊進行格田改造,確保具備施工條件的地塊第一時間機械進場施工。技術人員在實地踏查的基礎上,采用無人機航攝獲取正射遙感影像測繪的方式,合理規劃田間布局和作業方式,提高作業質量,為第二年農業生產做足准備、打好基礎,讓傳統『糧田』昇級為『良田』,實現『小田並大田』『碎田化整田』目標。
改造後的標准化格田旱可灌、澇能排,並通過提高機械作業效率,結合旱平免漿、側深施肥等技術,每畝可節約成本50元,實現了農業節本增效,種植戶增產增收。
『秸』盡其用 為黑土地添活力
秋收結束後,曾經被視為處理難題的農作物秸稈,如今正成為搶手的『香餑餑』。近年來,梧桐河農場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通過多種創新舉措,讓秸稈從『生態包袱』變成了『綠色財富』,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在梧桐河農場松東管理區,秸稈打包機對剛剛收獲完的水稻地塊進行打包作業。『水稻收割後,焚燒秸稈會污染環境。秸稈打捆離田幫助我解決了大問題。』松東管理區種植戶葛洪偉向記者說道。
據了解,秸稈打捆離田後送往附近熱電廠和養牛場進行秸稈無害化處理。『打包成捆的秸稈將被制成燃料,增值增收,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避免污染和焚燒隱患,解決了農戶「豐收後的煩惱」。』松東管理區主任曾偉華介紹說。
從破碎到規整,從低效到高效,格田改造為黑土地點亮了重生之光;從『靠天吃飯』到『藏糧於技』,從『單一種植』到『生態循環』,黑土地上的綠色變革生動詮釋著『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提昇』的深意。梧桐河農場堅持黑土地保護與農業發展齊頭並進,全力向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格局邁進。